民事院院长身材瘦弱,正一脸虚弱的躺在床上,衣服和脸上有几道抓痕。

看到胡正一人进来,民事院院长假装挣扎几下,无法起身,便说道:“明某行动不便,胡队长见谅。”

“没事,院长躺着就行。

我院长气色似乎很差,莫非是受到了惊讶?”,胡正给对方找话头。

民事院院长一听,连连点头。

胡正道:“既然如此,何不跟在下说说,放在院长办公室的尸体可不好处理。”

给了话头,接着是威胁,对方必须给个说法了。

民事院院长也没拒绝回答,开口说:“胡队长见外了,我叫明栋,叫我一声明兄就行。”

民事院院长跟胡正套近乎,胡正也不介意,开口就是:“恕在下唐突,明兄可以说了。”

民事院院长带着怨气道:“上午,夏元带着其子来找我,我觉得其子还需磨炼,就没同意。夏元苦苦相求,我还是不允。

可能是不满吧,夏元突然撕扯我。我们推搡之间,夏元不小心撞在墙上,然后就死了。”

说完,民事院院长展示衣服和脸上的抓痕,“这些都是夏元干的。”

“后来,我被吓坏了,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就在此时,我听到夏元儿子在外面大声喊,为防此子冲动,我便让人暂时拦住他,准备等巡检来了后再说。

没想到,民事院的人误会了我的意思,把夏元儿子当成了闹事者。后面,我气得原地谴责手下的人好半天,才想起报检,未料刚进办公室,夏元的儿子就把巡检叫来了。”

这番陈述看似吐字清晰,逻辑通顺,挑不出毛病,正因如此,胡正倒是怀疑起对方。

正常人受到惊吓后,那会有这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把话说清楚就不错了。

胡正仔细回味讲话,只要是谎言,就一定能找到毛病。

灵光一闪,发现了两个疑点。

第一个疑点,民事院院长说不同意交接,是因为夏风年龄尚小缺乏磨炼,根本站不住脚。

夏爸的岗位是传承制,夏风自由耳濡目染,该学的早学会了。

第二个疑点,夏爸常年干重活累活,力气很大,民事院院长体格瘦弱,是怎么让夏爸不小心撞在墙上的。

就算如此,推搡的力量,也不足以让人脑袋撞个大洞。

可见,对方在说谎,夏爸之死肯定与其有关。

胡正不明白的是,明栋作为民事院院长,有的是办法整夏爸,为何非要在自己的办公室把人弄死。

还是说,办公室发生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

可惜,这些都是胡正的猜测,证据不足,他无法抓人,只能以擅自殴打他人,将拦路的人带到巡检司,顺便带走夏爸尸体。

离开民事院后,胡正吩咐扶卫小组,24小时监视民事院院长,查查此人最近都见了那些人,看看有没有巡检司的人。

路政院修的楼才塌多久,民事院这边又死了人,很难不让胡正怀疑二者之间有联系。

到了巡检司,胡正命人将夏爸尸体抬去检查,他拉着拦路的人逼问。

逼问许久,还使用了大记忆恢复术,拦路的人楞是坚称什么都不知道,最后挨不住了,承认人是他杀的。

胡正命令把此人抬去治疗,若是对方一再坚持,他反而不信,挨不过去后才胡乱认罪,他反倒觉得对方说的是真话。

看来,此人真的一无所知。

民事院宿舍楼,民事院院长依旧躺在床上,他料胡正查不出什么。

椅子已经处理了,他搬新椅子时没人看到,胡正拿什么查。

夏爸尸体上的伤口,他没放在心上,没有证据,即使发现有异,巡检司也不能抓人。

想到这里,民事院院长不禁有些佩服起自己。

如其所想,法医检查了夏爸尸体,系撞击而死,不像是撞墙,更像是有人拿着东西砸在了其头上。

吴赫功提出抓人,胡正否决,“没用的,法医仅能证明夏爸死因有异,不能就此断定是民事院院长干的。

要是普通人,还能以协助调查为由,将人请来巡检司。可明栋是民事院院长,没有十足证据,抓不了他。”

胡正将方婧怡和夏风叫进来,“帮你们的父亲整理下仪容吧,估计有的熬。”

说完,胡正去往司长办公室汇报情况。

司长办公室,方远军将调查结果交给袁科文,并将胡正下废墟堆的事一并告知。

“我们这个胡队长,还真是……”

袁科文笑笑,不知是讽刺嘲笑,还是肯定欣慰。

“咚咚咚”

袁科文知道是胡正在敲门,把调查结果收进抽屉,“进来!”

胡正进屋,将命案资料交给袁科文,“司长,这是初步调查数据,暂时还没抓到凶手。”

袁科文象征性看一眼,“不用着急,命案耗时长,哪有当天就有结论的,你无需过度自我要求。”

资料交完,胡正没多余的话说,主动离开,来到训练场指导余下的新人们……

时间来到下午后,巡检司门口聚集了一大群人,月江带头,喊话袁科文出去当面对质。

袁科文才不去,派人将门口拦住,月江只能干着急。

原本,他的控诉已经有了效果,眼看袁科文就要成为众矢之的,只要再加把火,就能达成目的。

不知道怎回事,路政院和民事院那边,突然说有事来不了了,还说要从长计议。

都法院本就是搭话的,自然也不会来。

因此,预想中声势浩大的行动,只剩下粮合署和婚录司的人,婚录司司长郑来良也有些心不在焉。

他控诉袁科文,完全是看月家的面子,还有跟月江妹妹的同僚关系,可不想跟袁科文彻底反目成仇。

闹了一会儿,婚录司司长郑来良,借着上厕所溜了。

婚录司的职员见司长都溜了,也跟着溜了。

等月江想起找人商量,发现原地只有他一个带头的,人员也只有粮合署和一些义愤填膺的城民。

没有其他部门支持,月江一事难成,只好带着人悻悻返回。

一场针对袁科文的指控行动,仅维系半天就宣告失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