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具备自我扩展能力的月球基地......" 主持人字正腔圆的播报被走廊传来的脚步声打断。
种植组长林半夏探进半个身子,她防护服肘部还沾着哈尔滨运来的黑土,"小文,黑土实验区出现结块现象,过来搭把手?"
无土栽培舱里,三百架垂直种植架正在执行黎明灌溉程序。
上海青的根系浸泡在循环营养液里,空心菜的藤蔓沿着碳纤维网格攀爬,智能滴灌系统每隔十五分钟就会奏响一段水珠圆舞曲。
文峰经过时,一片嫩叶轻轻擦过他手腕的生命体征监测环,传感器立即在平板上跳出叶绿素含量数据。
真正的挑战在隔壁的黑土舱。从第聂伯河平原运来的10吨黑土被分装在三十个加压栽培箱里,此刻表层土壤正在低重力环境下形成诡异的蜂窝状结构。
"得调整离心机转速。"文峰蹲下身,指尖传来土壤特有的凉意,"按地球重力75%模拟,搅拌频率要降到每分钟12转。"他说话时,栽培箱侧面的液晶屏映出洛枳观察员的身影——这位农科院派来的专家正在记录月壤改造试剂的反应数据,试管里灰白色的月球尘埃在酶催化下渐渐泛起褐斑。
当穹顶天幕转为正午模式时,文峰已经换上带磁力靴的舱外服。
太阳能矩阵安装现场,二十个"月球兔子"正在低重力中跳跃前进。他看见工业组的赵工头戴全景目镜,像指挥交响乐般调度着自动铺装机械臂。
每块六边形光伏板落地的瞬间,月尘都会腾起又缓慢沉降,如同被按了慢放键的沙暴。
"抓紧B区支架!"通讯频道炸响工程组长粗犷的吼声。
文峰按住腰间安全绳的卡扣,靴底磁铁与月面接触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
在他头顶,地球正悬停在巨蟹座与狮子座交界的天幕中,蓝白色光晕为银灰色的太阳能板镀上梦幻的虹彩。
安装到第三块时,他突然发现接缝处有细微裂痕——这是3D金属打印机的杰作,月面昼夜三百度的温差正在考验材料的耐久性。
回到气闸舱已是地球时间下午四点。文峰摘下头盔时,额头的汗水顺着眉毛滴进回收槽,这些含盐液体将在晚上进入水循环系统,变成明天早餐时的饮用水。
更衣室的电子屏显示着基地能量储备:氦3聚变堆供应着82%的电力,新安装的太阳能矩阵贡献了15%,剩下的3%居然来自健身房里的运动发电装置。
晚餐时,种植组带来的惊喜让食堂沸腾起来。
无土栽培舱的第一茬空心菜被做成蒜蓉清炒,装在特制的防飘洒餐盒里仍然散发着清香。
文峰看着医学组的张主任小心翼翼夹起一根菜叶,在嘴里咀嚼了足足二十下,忽然想起这些蔬菜的每个细胞都经历过辐射屏蔽舱的考验。
当洛枳宣布黑土栽培的大豆成功结荚时,不知是谁用勺子敲响了钛合金餐盘,即兴的打击乐在穹顶下荡起带着菜香的声波。
入夜前的最后一次巡检,文峰独自飘进无土栽培舱。
关闭主灯后,作物生长灯的紫色荧光里,上海青的叶片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
他把手掌贴在观察窗上,忽然听见隔壁黑土舱传来细微的噼啪声——那是大豆荚果在模拟东北夜风的循环系统。
地球,京城航天指挥大厅,每天肖镇都会到指挥大厅观察月球白天各种工作监控画面。
这样他才能放心,当看到月球基地的工作人员第一次吃上自己栽种的合格的蔬菜的时候。
地球指挥大厅里同样响起了激动的掌声,久久没有停下来。
肖镇很想吃一吃月球栽种的东西,不过这也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了。
回到南锣鼓巷95号家里,镇西这家伙跟着牛粤生已经在书房等着他回来。
“你们啊,搞得挺闹热的啊?”肖镇放下包微笑着说道
“爸爸这次我们嗯赚得有丢丢多了吗?”镇西问
“多吗多乎哉?不多也。你们要时刻记住自1840年以来的事……多吗,一点点利息而已!”肖镇拍了拍两人肩膀无所谓地说道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