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首周《科学》杂志全刊登载中国港城理工大学物理学副教授肖镇南一作论文:《真空条件下自适应拟态类地球环境研究》的重磅论文。

简而言之,三届诺贝尔奖物理学、化学奖得主肖镇的22岁儿子突破了太空真空密闭环境下实现了模拟地球环境的难题。

并且这项已经进入了应用阶段,证实的证据就是这篇论文发表前。

中国航天部门和华航太空探索公司分别发射了超重型货运飞船到天宫和灵霄两座太空站上。

官媒央视全程直播了本次更替航天员的活动,不过没有那么简单。

这次正常的更替航天员是真的,安装自适应模拟地球环境设备才是正菜。

此次安装自适应环境拟态设备耗时18个小时。

还没返回地球的共计12名航天员是真累着了。

因为本次更替航天员和加装新设备,恰好遇上太阳风暴活跃期,窗口就这3-4天时间,所以18小时航天员加班加点安装。

中途大家就休息了三个小时,终于安装调试成功。

然后就看到央视直播画面在安装完成后2个小时所有检测完成后。

连接中央储能设备,航天员就像地球一样正常行走。

再也不像以前一样跟个阿飘一样飘来飘去的,嗯可以很爽的跟地球一样正常走路、吃饭、洗澡,工作、上太空厕所。

3月28日替换下来的6名航天员分别在中午11.30和下午15.30赶在太阳风到的前一段时间经过5个半小时回到了着陆场。

然后重型直升机直接交替将航天员运输到国家航天医学康复中心。经过一天的详细检测和跟踪,新环境设备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在设计参数的正常值之内。

说明肖镇南的发表的论文的应用是有效的,成果相当显着,以前科幻片的场景得以实现。

接着4月6日,国家探月指挥中心发布了“广寒宫”月球基地项目实施日程表。

将在5月上中旬择机发射中国人自己的月球永久科研基地。

目前首批常驻永久基地科学家共计14名,他们将在月球基地生活工作2年半时间,然后轮替值班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下一步会将基地常驻人员扩大到56人左右规模。

本次广寒宫基地落点选在了月球南极水冰富集区,最后是宣布了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共享月球实验相关科学数据。

本次广寒宫项目是由国家航天相关公司和科研机构以及华航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联合研制发射,运载工具是猛禽4裂变冲压超大动力火箭助推器作为动力源。

实际是传统的捆绑的动力设备只是起到了加速升空作用,到达预定远太空点时,就会自动抛掉捆绑助推设备,然后就是整个广寒宫动力裂变飞船自行飞到月球,然后到达预设地点。

除了抛掉的助推器,其他留在月球上的设备外,大火箭作为备用返回动力装置也留在月球基地附近。因为采用的是裂变动力装置原理是指只要有足够的氦3,它就是无限续航。

同样宣布了此次广寒宫月球基地项目总指挥着名科学家肖镇院士。

这时科学界一边在惊叹港理工肖镇南副教授,一边更是想多了解点广寒宫项目。

肖镇这家伙自从疫情开始前半年就消失不见了,整整在公众面前消失了近2年多的时间原来是去开大了。

肖镇这时候在干嘛,肖家文家一大家子,都在港城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楼VIP病房外面,焦急的等待着肖家第四代的诞生。

当然也有郭惠茹的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们,今天也在产房外面焦急等待着万亿宝宝的诞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