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抿抿嘴,问道:“额娘,你可知道这些若是真的能做成,对大清有多少的好处?”

语莺轻笑一声,看向窗外廊下叽叽喳喳的鸟雀,神色有些恍然:“哀家怎么会不知晓呢,正是因为知道,所以这些东西才不能埋没,唯有将这些利国利民的好东西交给你,哀家才能放心。”

语莺交给弘历的,是语莺整理好的在上辈子所有能够帮助大清,并且能够在如今发展水平中能够实现的东西,为此,语莺花了足足三年的时间。

整整三年,语莺上辈子并不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那些上学时学习的数理化,基本上也都还给老师了,更何况自从穿越以来,语莺日日提心吊胆勾心斗角,直到现在心中装着的事情太多了,那些从前的记忆也在慢慢淡去。

若非是语莺在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就用拼音将自己的部分记忆记录下来,怕是现在只记得上辈子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但是对那些知识是半点都不记得了。

可二十年的时光,语莺靠着从前的只言片语也花费了好长时间,才将方向找出来,语莺自觉自己没有这么多的精力了,所以便不再自己研究下去,这才将弘历叫了过来。

“上面记载的红薯土豆玉米的产量都是能够达到的标准,只要按照哀家给你那册子上的方法不断实验,择优选种粮食产量必定会增加,只是术业有专攻,这种事情让你那皇庄中的管事管,怕是花上五十年都很难成功。

因此这件事就需要你寻找真正弄够做事情的农家弟子加以研究,五年十年,只要产量能够增加一番便是你的功绩。”

“还有这治水之法,其实这植树造林之类的法子先人们早就知晓了,可是从来都没有人有这样的魄力,将黄河周边的百姓迁到远一点的地方生活,也没有人下狠手不停的植树造林。

毕竟在黄河边虽然年年要担心黄河泛滥,可到底还能混上一口饭吃,可若是搬走了,那没的可不是一条两条人命,而是成千上万的饿殍。

黄河为什么会洪水泛滥,也是上游的百姓军户为了吃饭将树木都砍伐用于生活,慢慢的水土流失,泥沙堆积之下才会造成今日的局面。

所以你若是能够将黄河真正的治理好,哪怕是仅仅实现一日的海晏河清,那你就是千古一帝!”

弘历被这个千古一帝直击心脏,连眼神中都有些涣散,若是自己真的能实现黄河清,那别说大清是满人统治,就是自己是一块石头,自己也是女娲补天留下的那一块神石!

而且语莺只是举了两个例子,便将弘历心中的野望吊起,更别提其中还有如何训练军队、培养军魂,羊毛如何变成毛线,玻璃、肥皂、钟表等一系列给大清赚银子的法子,可谓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个方面都有总结。

弘历翻看良久,语莺便坐在弘历对面没有言语,只是手上捧着一本先帝已经封了的禁书《石头记》看着,似乎一点都不在意她对弘历带来的冲击,直到西洋落地钟报时的钟声响起,弘历才将手上的册子放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