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几天之中,寥寥无几的人跑了几趟茅厕。
苏辰安也是觉得快要支撑不住了,而今天的考卷早早就发了下来。
苏辰安为了赶紧去释放释放,也是第一时间,就开始打量起策论的题目。
可能是因为专心的原因,身体的不适已经被他忽略过去了。
趁着自己这会头脑最清明的时候,苏辰安赶紧在脑中不断打着腹稿。
而这题目,竟然还真让他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去年,让朝廷头疼的水灾和干旱。
竟然把题目出到一块来了,苏辰安这道题倒是做过,不过都是单独的,像这种合在一起,还要把两者综合一下。
为了早点打完早点出去,早点去上个厕所,苏辰安也是拼了。
“水旱频仍,民不聊生,为今之计,何以救灾恤民,重建邦本?”
这种题目不仅考查考生对国家民生问题的关注和了解,还要求考生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长期专注于书本知识学习的考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苏辰安在十几刻钟之后,终于开始动起笔来。
“
水旱之灾,祸及苍生,邦本动摇。今欲救灾恤民、重建邦本,当行以下之策。
其一,储粮以备荒。常平仓之设,古已有之。
于丰收之年,官出善价购粮,储于仓廪。一遇旱涝,开仓赈济,平抑粮价。
且可鼓励富户、商贾参与义仓之建,民捐粮粟,灾时按户施之,使百姓有食,免为饥馁所苦。
如隋开皇年间,广设义仓,灾年之时多赖其力,此乃救灾之基。
其二,兴水利以御水旱。水患可疏河道,筑堤堰,旱魃则修渠引水,掘井抗旱。
朝廷当组织民力,官出物料,或募工修之。
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可为范例。
同时,设专人管理水利设施,定期修缮,确保其功。
其三,轻徭薄赋。灾年宜减赋税,停征徭役,使民休养生息。
民力得以保存,方有生机。汉文帝时,遇灾则减田租,民殷国富,为后世法。
且可暂免灾区商业税,使物资流通顺畅,商贾乐于贩货至灾区,缓解物资匮乏之状。
其四,以工代赈。组织灾民兴修公共工程,如筑路、修城。
官府出粮资雇民劳作,灾民得食,工程亦成。
既救当前之急,又利长远之发展。宋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灾年大兴土木,使“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
其五,发展副业。灾区可引导百姓发展副业,如编织、养殖。
官府可派专人教习技艺,助民获取收益。
山地可植树养蚕,水乡可养鱼织席,使百姓多一收入来源,增强抗灾之力。
其六,安抚民心。灾时易生乱象,官府当派遣廉能之吏,查访民情,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之徒。
同时,设医馆救治病患,免灾病交加。广开粥厂,赈济老弱孤残。
且可于灾地举行祭祀祈愿之礼,安百姓之心,使民众信官府有救灾之能,重建之志。
以上诸策,若能并行实施,救灾恤民有望,邦本自可重建。”
等到他看了一遍,确认无误之后再次预抄了上去,又再次把自己的答卷都检查了一遍。
就开始摇响了自己门口的铃铛,很快就有衙役带着人前来。
确认他要提前交卷,给他把所有的卷面当面封好。
苏辰安这才随意把自己东西往考篮里面一装,就迫不及待的跑到茅厕那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