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的回忆与初始冲击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记忆深处,那场期末考试犹如一道深深的刻痕。曾老师在考试期间怂恿男学生唱歌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作为懵懂的孩子,我们只觉得新奇,却未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那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激昂歌声突兀地在安静的考场响起,原本紧张有序的考试氛围瞬间被打破。同学们的注意力纷纷被吸引,考试的进度被迫中断。对于当时幼小的我来说,这是一种完全陌生的干扰,内心充满了困惑和不安。我原本专注于试卷上的题目,那些简单的汉字或者算术题,被这突如其来的歌声搅得思绪混乱。这种混乱不仅仅是当时考试思路的中断,更像是一颗种子,在我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不安和疑惑的胚芽。
二、对学习态度的影响
1.?专注力的破坏
自那以后,在学习时我常常难以集中精力。每当我试图专注于功课,比如做数学题或者背诵课文时,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考场里那荒诞的一幕。那歌声仿佛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干扰力量,时刻破坏着我的专注力。就像原本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的涟漪久久不能平息。在课堂上,我也开始容易分心,老师讲解知识的时候,我会突然想起考场里的混乱,然后就错过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种专注力的缺失,导致我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以前能够轻松完成的作业,现在可能需要花费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
2.?对考试环境的不信任
那次事件让我对考试环境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我不再相信考试是一个公平、安静、专注的竞争场所。每次走进考场,我都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担心会不会再次出现类似的干扰情况。这种紧张情绪严重影响了我的考试发挥。我会不停地张望,留意周围是否有异常的动静,而不是专注于试卷本身。曾经我是一个对考试充满期待的孩子,渴望通过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可是这件事后,考试对我来说变成了一种充满不确定性和恐惧的事情。
三、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1.?对教师的不信任
这件事让我对老师这个角色产生了怀疑。曾老师的行为让我觉得老师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也会做出不合适的举动。这种不信任蔓延到我与其他老师的相处中。在课堂上,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条件地相信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我会对老师的教导持保留态度,甚至有时候会在心里质疑老师的教学方法。例如,当老师提出一种解题思路时,我会在心里想“这个方法真的是最好的吗?会不会像曾老师那样其实是错的呢?”这种不信任的态度,使得我与老师之间产生了一种隔阂,阻碍了我积极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和指导。
2.?师生互动的减少
由于对老师的不信任,我开始减少与老师的互动。以前我会积极地回答问题、主动找老师请教不懂的知识,但是在这件事之后,我变得沉默寡言。在课堂上即使知道答案,我也不太愿意举手回答,害怕引起老师的注意。课后也不再主动去找老师,总是尽量避免与老师单独相处。这种师生互动的减少,让我在学习上逐渐失去了一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学习的道路变得更加艰难。
四、对心理成长的影响
1.?安全感的缺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