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家中那头牛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那是一头体型壮硕的水牛,它的皮毛黝黑发亮,如同被岁月打磨的黑色绸缎,两只弯弯的牛角,像是坚韧的武器,又似岁月的勋章挂在它的头上。
每天放学后,割草喂牛成了我雷打不动的任务。我总是背着小小的背篓,手里拿着镰刀,走向那片熟悉的草地。那片草地像是大自然馈赠给牛儿的宝藏,各种各样的青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认识很多适合牛吃的草,比如狗尾巴草,它们细长的叶子和毛茸茸的穗子,牛儿特别爱吃。还有稗草,它们生长得很旺盛,一丛丛地聚集在一起。每次割草的时候,我都会精心挑选那些鲜嫩的部分,因为我知道,牛儿吃了鲜嫩的草会更有力气耕田。
我穿梭在草丛中,镰刀发出“唰唰”的声音,就像一首独特的田园交响曲。有时候我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割草,我们会比赛谁割得又快又多。尽管我的技术没有大人们娴熟,但我总是充满热情。两捆青草看似不多,但要把背篓装满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回到家后,牛儿似乎能闻到青草的香味,早早就在牛棚里发出“哞哞”的叫声。我把背篓放下,先拿一些青草放在牛槽里。牛儿迫不及待地低下头开始咀嚼,它的嘴巴有节奏地动着,大大的眼睛里透露出满足。我就站在旁边,看着它吃,用手轻轻抚摸它的脖子。它的皮肤粗糙而厚实,却让我感到无比亲切。
春耕的时候,牛儿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清晨,爸爸会早早地把牛儿牵到田里。那时候的田地里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爸爸给牛儿套上犁具,牛儿便开始了它的工作。它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犁铧在它的拉动下翻开了沉睡的土地。那一道道新翻的泥土就像黑色的波浪,整齐地排列在田间。牛儿低着头,眼睛专注地看着前方,似乎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有时候,它会累得喘着粗气,但只要爸爸轻声吆喝几句,它又会重新振作起来。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牛儿也会变得懒洋洋的。我会牵着它到河边去泡澡。河水清澈见底,牛儿缓缓走进水里,只露出头部和背部。我会拿着一把小刷子,轻轻地给它刷洗身体。它似乎很享受这个过程,会静静地站在那里,偶尔甩动一下尾巴,溅起一些小水花。在河边的树下,还有一些清凉的地方,我会把牛儿牵到那里,让它在树荫下休息。我会坐在旁边,听着树上的蝉鸣,看着牛儿悠闲的样子,内心也感到无比宁静。
然而,养牛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次,牛儿生病了,它不吃不喝,无精打采地趴在牛棚里。爸爸很着急,四处去请兽医。兽医来了之后,给牛儿做了仔细的检查,说是吃了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肠胃出了问题。爸爸按照兽医的嘱咐,给牛儿喂药,还煮了一些特别的食物。我也在旁边帮忙,心里特别担心牛儿。那几天,我每天都会去看牛儿很多次,直到它慢慢恢复健康,重新开始吃草,我的心才放了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长大,家里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农耕方式逐渐变得现代化,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牛耕。有一天,爸爸做出了一个决定,要把牛儿卖掉。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难受。我知道,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我对牛儿有着太多的感情。在牛儿被牵走的那一天,我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它被陌生人带走。牛儿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它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那眼神里充满了不舍。
如今,每当我回忆起小时候与牛儿的点点滴滴,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那头牛不仅仅是一头家畜,更是我童年的伙伴,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农耕生活的质朴与艰辛。那些割草喂牛、看着它耕田的画面,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