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文成为了声名远扬的名医,他开始心高气傲了。
但是,当他回到勐养医院时,他还是义诊长达 7 天。
人呢,永远无法做到十全十美,但是,他还是没有忘本, 义诊于他而言,是一种坚守,更是对初心的回溯。
然而,回到昆明之后,他便不再参与义诊活动了。
郑少文本不属于昆医体系,全因秦耕的一番精心安排,才得以在昆医拥有一间门诊。他的个人介绍极为隐晦,既未提及职称,也未透露工作单位,甚至连毕业院校都只字未提 ,仅仅简单地标注为专科医生,专注于睡眠病领域且研究深入。
人们常说,字越少,事情越大。
秉持着这样的认知判断原则,患者们反倒觉得他深藏不露,必定是个厉害角色。
果不其然,昆医原本的睡眠专家 “失业” 了,他们只能接诊一些患有神经官能症的零散病人,而那些真正被睡眠障碍所困扰的患者,全都慕名涌向郑少文。
秦耕潜心研究治疗睡眠病的药物已有 7 年之久。
这漫长的 7 年里,他从 100 多种药材中仔细筛选,有些药材,光是产地的遴选就极为考究,因为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药效有着天壤之别。
在无数个日夜的漫长时光里,秦耕为了探寻不同药材组合所能产生的疗效,他常常沉浸在实验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一整天都泡在实验室里,连吃饭和休息都抛之脑后,全身心都扑在了这关乎睡眠病药物的研究上。
某一回,他将一种生长于高原的稀有药材与其他几种常见药材进行混合,怀揣着对成功的热切期望,开展了上百次的配比实验。
但命运似乎在故意刁难他,每一次的实验结果都差强人意,那一串串冰冷的实验数据,像一盆盆冷水,一次次浇灭他心中的希望之火。
助手们看着这样的结果,渐渐心生沮丧,可秦耕没有一丝一毫退缩的念头。他静下心来,仔仔细细地重新审视每一个实验步骤,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古籍资料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细微之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文献查阅过程中,他发现了一种古老的药材炮制方法。
这个发现就像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他看到了希望。他迫不及待地依照古籍中的记载,对那珍贵的高原药材进行了特殊的炮制处理。
奇迹降临了!
他研制的安神养脑丸,综合效果竟然超过了世界上最好的抗焦虑药和镇静药,而副作用微乎其微。
这种药的组成,又被列入保密处方,并且考虑成为永久保密。
秦耕在思考这个问题了,要不要自己建一个小型工厂,专门生产保密处方药,核心技术他只能给两个人,茜茜和东东。
......
秦耕有心病。
还有一个人,他时常会惦记着,有一个叫“林梦雨”的小男孩,必须给他留一份家产,本来准备把这个安神养脑丸给他,但还是放弃了。
秦耕在研究另一种用于子宫肌瘤的药品,很快就会成功了,这种药,临床需求很大,可以替代手术。
林梦雨,秦耕有一种永远的内疚。
......
这一天,秦耕正在病房查房,这是他每周两次的例行公事,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一看是勐养那边的号码。
刘恒打过来的!
“你到了勐养?”
“是的呀,你有空吗?过来一趟勐养怎么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