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秦耕问,他又不得不答,“我们设备基本上不缺了。”
秦耕微微一惊,“什么,你们不缺设备?”
在秦耕的印象中,医院是永远缺三件东西,一是设备,二是人才,三是资金,别说勐养医院,就是昆医,协和等,谁不缺?
缺,是永远都缺的,不缺那是相对的。
邹晓渔说:“B超,我们又买了一台,东芝的,很高级,X光机,前年更新了一台500毫安的,胃镜也有了,病理切片机也是最新的,还是东芝产的,手术室我们也用上了电刀,手术显微镜也有了……”
一口气,邹晓渔把医院里的设备都讲了一遍。
喔,真不错,和县医院没什么差别,甚至还强一些。
“CT,核磁,你没有吧?”秦耕微笑地说。
“这也算?”邹晓渔吓了一跳,“这个谁敢想啊?县医院都还没有,我们怎么可能有?”
“为什么不能有?”秦耕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我帮你们买一台最新型号的CT机,另外想办法搞一台二手的超导1.5T的核磁共振。”
邹晓渔一听差点脑溢血!
天下有这样的好事?
要知道,一台新型号的CT至少要300万元,一台1.5T核磁共振有1000多万,二手的也要500万以上。
这么多钱,把勐养医院卖了也不值这个钱。
“钱的事不要你操心,我有。”秦耕淡淡地说。
“是不是太多了?”
邹晓渔的思维里,数百万的人民币与多少光年是一个概念,完全不可想象。
秦耕微微一笑,“又不要你还,你怕什么?”
秦耕手术每年的科研经费有1000万左右,他还掌握了工作室用不完的钱,关于二手核磁共振,昆医的那一台就是目标,因为昆医也该有一台新的核磁了。
邹晓渔哪里能平静下来,他端水杯的手不停地颤抖。
“晓渔呀,你回去之后马上准备房子,核磁共振对房子要求很高,你把房子准备好了,我这边设备也准备好了。”
秦耕转头看了看郑少文,微微一笑。
“老郑啊,宋谨之都在看门诊,你要不要也做一个名医试试?”秦耕看着才60多的郑少文说。
郑少文一听,身子一震,因为他做梦都想成为一个名医。
事实上,他的行医时间并不长,只有十几年时间,后来做院长了,他临床的时间就很有限,不是他不想做医生,而是他前面有勐养医院的“三大名医”,他出头的日子遥遥无期,后来又来了一个秦耕,于是他的名医梦就醒了。
秦耕微微笑着说:“如果你想成为名医,我倒是可以助你一夜成名。当然,你今年66岁了,想颐养天年,那就另当一说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