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初,东北的一个乡镇集市上,透着一股清冷与萧瑟。天空是灰蒙蒙的,像是被一块旧布遮住了阳光,偶尔吹来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让人忍不住裹紧身上本就单薄的衣裳。
集市上的人稀稀拉拉的,少数人在变卖手里的物品。破旧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些旧物,有补了又补的锅碗瓢盆,有打着补丁的旧棉衣,还有一些锈迹斑斑的农具。这些东西的主人站在旁边,眼神中带着无奈和一丝期待,盼着能换点急需的东西。
张楚晃晃悠悠地在集市上走动着,他的衣服破旧不堪,补丁摞着补丁。他的脸庞消瘦,眼睛却很大,透着一种机灵劲儿。他的肚子咕噜噜地叫着,这声音在他自己听来格外响亮,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寻找能吃的食物。
他看到一个摊位上放着几个红薯,那红薯看起来小小的,还带着些泥土,但在张楚眼里,却如同珍宝。他快步走到摊位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红薯。摊主是个中年妇女,脸上带着疲惫。
“婶子,这红薯咋卖?”张楚的声音有些颤抖,他害怕自己兜里那几个可怜的硬币根本买不起。
“三毛一个。”婶子看了他一眼,声音平淡地说道。
张楚的心一沉,他兜里只有一毛五分钱,这还是他好不容易攒下的。他的手在兜里紧紧地攥着那几个硬币,眼睛却舍不得从红薯上移开。
“婶子,我……我就一毛五,能给我一个不?我实在是饿坏了。”张楚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的话像是一种乞讨,但他实在是没有办法。
婶子皱了皱眉头,犹豫了一下。她看了看张楚瘦弱的身子和那渴望的眼神,叹了口气说:“行吧,孩子,拿去吧。”
张楚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赶忙把一毛五分钱递给婶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拿起红薯。那红薯还带着温热,他就这么捧在手里,都舍不得吃。他找了个角落蹲下,慢慢地剥开红薯皮,红薯的香气弥漫开来。他咬了一小口,那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感觉自己仿佛吃到了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
吃完红薯,张楚感觉自己有了一些力气。他又开始在集市上闲逛起来,他看到一个老头在卖一些自己编织的小筐。那小筐编得很精致,老头的手很巧。
“大爷,这小筐编得真好。”张楚由衷地赞叹道。
“唉,这年月,编这个也就是换点粮食,不然都没活路喽。”大爷摇着头说道。
张楚心中一阵难过,他明白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他继续往前走,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哭。小女孩的旁边是一个妇女,妇女看起来很焦急。
“小妹妹,你为啥哭呀?”张楚走过去问道。
“哥哥,我饿,妈妈说没有东西给我吃了。”小女孩抽泣着说道。
张楚的心揪了起来,他看了看妇女,妇女无奈地对他笑了笑。张楚想了想,他把兜里剩下的一个小铁环拿了出来。这个小铁环是他之前捡到的,原本想着留着说不定以后能换点东西。
“小妹妹,哥哥拿这个小铁环和你换,你去那边的婶子那里换个红薯吃好不好?”张楚把小铁环递给小女孩。
小女孩的妈妈赶忙说:“这怎么行,孩子,这是你的东西。”
“阿姨,没事的,小女孩饿坏了,先让她吃点东西吧。”张楚坚持道。
小女孩拿着小铁环去换了红薯,她吃着红薯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张楚看着小女孩,也笑了起来。
他又在集市上逛了一会儿,看到一个年轻人在卖几本旧书。张楚是个爱读书的人,虽然他现在饿得难受,但看到书还是忍不住走了过去。
“这书咋卖?”张楚问道。
“五分钱一本。”年轻人说道。
张楚看了看那些书,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特别想要。他摸了摸兜里,已经没有钱了。
“我……我没有钱,但是我可以给你干活来换这本书吗?”张楚问道。
年轻人打量了一下张楚,说:“行吧,你帮我把这些东西搬到我家,这书就归你了。”
张楚高兴极了,他帮年轻人把东西搬到了家,然后拿到了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如获至宝,紧紧地抱在怀里。
当他再次回到集市上时,集市上的人已经更少了。他看到一个老乞丐躺在角落里,老乞丐看起来已经奄奄一息。张楚走过去,他看到老乞丐的手里还紧紧地握着一个破碗。
“大爷,你怎么样了?”张楚问道。
老乞丐微微睁开眼睛,看着张楚说:“孩子,我饿,我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张楚的心中一阵酸楚,他想了想,他把自己刚拿到的书放在一边,然后跑向之前卖红薯的婶子那里。
“婶子,我在给你干活,你能给我个红薯吗?我想救那个大爷。”张楚急切地说道。
婶子被他的善良感动了,她给了张楚两个红薯。张楚拿着红薯跑回老乞丐那里,他把红薯喂给老乞丐吃。老乞丐吃了红薯后,精神好了一些。
“孩子,你是个好人啊。”老乞丐感激地说道。
张楚笑了笑,他知道在这个艰难的年代,大家都需要互相帮助。他重新拿起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在书中看到了坚韧和希望。他想,虽然现在的日子很苦,但只要有信念,总会好起来的。
随着天色渐晚,集市也慢慢散去。张楚带着他的书,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一步一步地向家走去。那集市上的一幕幕,那些人们无奈又坚强的面容,都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他知道,这就是生活,虽然充满艰辛,但也有着温暖和希望的曙光。
回到家后,张楚的家是一个破旧的小屋子,屋里只有一张破床和一个简易的灶台。他的父母都不在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艰难地生活着。他点上了那盏昏暗的小油灯,坐在床边,打开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始阅读。
书中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他暂时忘记了饥饿和寒冷。他沉浸在保尔·柯察金的故事里,被他的勇敢和毅力所打动。他想,自己也要像保尔一样,在这艰难的生活中坚强地活下去。
第二天,张楚又来到了集市。他希望能找点活干,赚点钱来维持生活。他看到集市上有个卖豆腐的摊位,摊主正在忙碌着。
“老板,你这儿需要帮忙不?”张楚问道。
“你能干啥?”老板看了他一眼。
“我啥都能干,搬东西、打扫卫生都行。”张楚赶忙说道。
“行吧,你先把这堆豆腐搬到那边去,我给你两毛钱。”老板指了指一堆豆腐说道。
张楚兴奋地开始搬豆腐,虽然豆腐很沉,但他却干得很起劲。搬完豆腐后,老板给了他两毛钱。张楚拿着钱,心里盘算着该怎么花。他想去买些粮食,可是两毛钱能买的东西实在有限。
他在集市上走着,看到一个妇女在卖一些自己种的蔬菜。那些蔬菜看起来很新鲜,有白菜、萝卜。
“婶子,这白菜咋卖?”张楚问道。
“一毛五一斤。”婶子说道。
张楚想了想,他买了一斤白菜。他拿着白菜回到家后,把白菜煮了,虽然没有什么调料,但他吃得很满足。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楚每天都会去集市找活干。有时候他能赚到足够的钱买些食物,有时候他只能饿肚子。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还经常把自己省下来的食物分给那些更需要的人。
有一次,他在集市上遇到了一个小偷。小偷正在偷一个老人的钱袋,张楚看到后,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
“你干啥呢!”张楚大喊道。
小偷被吓了一跳,他看到张楚是个瘦弱的小伙子,便恶狠狠地说:“小子,少管闲事!”
“这是不对的,你不能偷老人的钱。”张楚坚定地说道。
小偷恼羞成怒,他朝着张楚扑了过来。张楚虽然瘦弱,但他很灵活,他躲开了小偷的攻击,然后和小偷扭打在一起。最后,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小偷被抓住了,老人的钱袋也保住了。
老人感激地对张楚说:“孩子,你真是个勇敢的好孩子。”
张楚笑着说:“爷爷,这是应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楚在集市上也渐渐有了些名气。大家都知道有个善良、勇敢又勤劳的小伙子叫张楚。他也结识了一些朋友,他们互相帮助,一起在这个艰苦的年代努力生活着。
张楚的生活依旧很艰难,但他心中的希望却越来越强烈。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总有一天会过上好日子的。他每天晚上都会坐在那张小床边,借着微弱的灯光读书,他从书中汲取着力量,也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成长。
有一天,张楚在集市上听到了一个消息,说是有一个工厂要招工。他心动了,如果能进工厂工作,那就意味着有稳定的收入,再也不用每天为了一点食物在集市上奔波了。
他按照别人告诉他的地址,来到了工厂招工的地方。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招工的人,希望自己能被选中。
张楚排在队伍里,他心里有些紧张。轮到他的时候,招工的人看了看他瘦弱的身体,有些犹豫。
“你能干重活吗?”招工的人问道。
“能,我在集市上每天都搬东西,我有力气。”张楚赶忙说道。
招工的人又看了看他,说:“行吧,你先去体检,如果体检合格就可以来上班了。”
张楚兴奋地去体检了,他的身体虽然瘦弱,但并没有什么大毛病。他顺利地通过了体检,成为了工厂的一名工人。
当他穿上工厂的工作服时,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他知道,自己的生活即将发生改变。他怀着感恩和期待的心情开始了在工厂的工作。
在工厂里,张楚非常努力。他虚心向老工人学习技术,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工厂,很晚才离开。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他的工资逐渐提高,他的生活也慢慢改善了。
他把自己的小屋子重新修缮了一下,买了一些新的生活用品。他还经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那些还在集市上挣扎的朋友们。他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艰苦生活,他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多年以后,张楚已经成为了工厂里的技术骨干。他有了自己的家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曾经的集市,那些在艰难岁月里一起奋斗过的人们。他经常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那个集市,给他们讲述自己当年的故事,告诉他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要有一颗善良、勇敢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那个东北的乡镇集市,见证了张楚的成长,也见证了那个特殊年代人们的坚韧与善良。
以下是一些关于东北60年代集市环境的描写:
一、整体氛围与布局
1.空间与摊位分布
东北的集市多是露天的,一片宽阔而略显杂乱的空地便是交易的场所。集市沿着几条土路展开,土路坑洼不平,被来来往往的人群和车辆轧得满是辙印。摊位稀稀拉拉地分布着,没有什么规划,卖农具的旁边可能就是卖旧衣物的。简陋的木桌或者直接在地上铺一块布就成了摊位,摊位之间的间隔宽窄不一,有的甚至相互交错着,使得人们只能在狭窄的过道里侧身穿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