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福一路风尘仆仆。

终于抵达下河村。

他的首要任务。

便是找到生产队长苏学文。

在村里一番打听后。

很快便与苏学文见上面。

两人就养鸭计划的诸多细节展开深入讨论。

苏学文对李有福的想法十分认可。

全力配合他推进各项事宜。

仅仅两天时间。

下河村的鸭舍便顺利修建完成。

这鸭舍规模不小。

足足有两百多平方米。

宽敞明亮。

通风良好。

而且周边预留了充足的空地。

等日后鸭子养殖规模扩大。

随时能进行扩建。

按照规划。

鸭子将实行放养模式。

每天清晨。

村子是会安排专人将鸭子从鸭舍中赶出来。

让它们前往清水河以及外面的大河河畔。

自由自在地觅食。

清水河水质清澈。

河岸边水草丰茂。

鱼虾众多。

是鸭子们天然的美食天堂。

当然。

除了让鸭子自行觅食。

村里每天也需要定时投喂一些粮食和菜叶。

粮食主要以谷糠、麦麸为主。

这些都是当地常见且成本较低的饲料。

村里种植的红薯。

成熟后也会被剁碎用来喂鸭子。

既能充分利用村里的农作物资源。

又能让鸭子吃得营养丰富。

李有福带去的这批鸭子品质极佳。

两百只大鸭子中。

有四十只公鸭。

一百六十只母鸭。

下河村首次养殖就以这两百只鸭子为起点。

后续再利用鸭子下的蛋进行繁殖。

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这批鸭子按四块钱一斤的价格成交。

每只鸭子平均重量在五斤左右。

一番计算下来。

两百只鸭子。

李有福一共卖了四千块钱。

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也让下河村的村民们看到了养鸭致富的希望。

从下河村离开后。

没过多久。

李有福又拉了一车同样数量的鸭子。

送往了上河村。

同样是两百只鸭子。

同样的价格。

他再次收入四千块钱。

上河村的村民们对这些鸭子也十分满意。

养鸭计划在上河村也顺利开启。

忙完这些。

李有福还惦记着家中的长辈。

下午。

他分别前往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

送去了两百斤大米和两百斤面粉。

虽说上河村和下河村如今年年粮食丰收。

特别是育种换来的粮食数量可观。

但李有福要离开了。

心里总是放心不下。

多送些粮食。

希望长辈们能生活无忧。

回到自己家中。

李有福也放置了两百斤大米、两百斤面粉。

除此之外。

还准备了两百斤腊肉、五十只腊鸡、五十只腊鸭和一百斤海鱼干。

这些可都是他精心准备的。

足够家人吃上一段时间。

他甚至在自己房间里。

堆放了五百斤大米和五百斤面粉。

以备不时之需。

随后。

他又来到大姐家和二姐家。

送去了两百斤大米、两百斤面粉。

还有一些腊肉、熏鸡和熏鸭。

亲人们收到这些礼物。

都十分感动。

感受到了李有福深深的关爱。

晚上。

一家人再次相聚在李有福家中。

饭桌上。

气氛有些凝重。

李有福决定向父母坦白自己的计划。

他神色认真地说。

“爸,妈,我打算出国去一段时间。

我想去外国开公司。

大概要三年左右才能回来。”

母亲王秀清一听。

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满脸担忧地说。

“老四,你都这么有钱了。

还出国去折腾啥呀?

早点找个媳妇成家才是正事。”

父亲李君豪也开口问道。

“你出国去。

那你的工作咋办?”

李有福毫不犹豫地回答。

“爸,我准备辞工了。

这份工作我不要了。”

“什么,你要辞工?

你连铁饭碗都不要了?”

父亲瞪大了眼睛。

满脸震惊。

“这工作别人看重。

可在我心里。

这份工作并没有那么重要。”

李有福解释道。

“你都已经是轧钢厂的采购部主任了。

你还嫌工作不好?”

父亲有些不解。

李有福耐心地说。

“放心吧,老爸老妈。

你们相不相信。

我出国去。

一天时间就能赚在轧钢厂一年甚至十年的钱。”

“先不说你能不能赚到这么多钱。

你要赚那么多钱干什么?”

母亲还是一脸疑惑。

“好玩呗。

谁还会嫌钱多啊。

多赚一点不好吗?”

李有福笑着说。

“可是现在你能出得去吗?”

父亲又提出了疑问。

“放心吧,老爸老妈。

我有路子。”

李有福信心满满。

父亲无奈地摆了摆手。

说。

“算了,你的事懒得操心。

也管不了你。

随你去折腾吧。”

李有福自然也没忘记留下许多长寿药酒。

这药酒对身体大有益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