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长孙彻农三月十二,长孙彻离京赴江南养病。一路之上,春风拂面,绿草如茵。但见那山峦叠翠,溪流潺潺,繁花似锦,好一幅江南春景图。长孙彻却无心赏景,心中满是忧思。
行了三日,终至江南。江南之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自是别有一番风情。
长孙彻的好友福建巡抚承贞明及儒士风尽林早已知晓其到来,亲自前来迎接。三人相见,感慨万千。
于庭院之中,摆酒设宴。长孙彻望着眼前美景,不禁长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此等美景,吾却无心欣赏。”承贞明宽慰道:“长孙兄,既来之,则安之。暂且放下烦忧,调养身心要紧。”
长孙彻苦笑道:“吾如何能安?那改稻为桑之事,关乎国之根本,百姓生计。如今弄成这般局面,吾心难安啊!”
其余二人微微点头。
风尽林道:“长孙兄心系天下,令人敬佩。《礼记》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吾等为官者,自当以天下苍生为念。”
长孙彻饮下一杯酒,道:“此次变故,实乃人祸。那些为一己之私,毁堤淹田者,天理难容!《论语》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此等小人,只顾私利,不顾百姓死活。”
承贞明亦感慨道:“国之形势,错综复杂。如今官场腐败,奸佞当道,若不整治,如何能安邦定国?”
长孙彻目光坚定,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吾等当坚守正道,为国家谋福祉,为百姓谋安宁。”
此时风尽林应道:“然也。《尚书》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吾等当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方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三人推杯换盏,畅谈至深夜。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长孙彻起身,望着窗外的江南水乡,心中略感宽慰。时光匆匆,长孙彻在江南养病已逾半月。这半月间,他与承贞明日日探讨国之大事,也与儒士探讨儒家经典,心境渐宽,病情亦有所好转。
一日,风和日丽,长孙彻与承贞明、风尽林同游江南名园。园中之景,美不胜收。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假山池沼,相映成趣;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长孙彻感慨道:“如此美景,真乃人间仙境。只可惜,国之忧患未解,我等无心沉醉。”
承贞明应道:“长孙兄莫要太过忧心,《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吾等当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长孙彻微微颔首:“然也。如今朝廷局势复杂,吾等需谨慎行事。《尚书》云:‘满招损,谦受益。’切不可因一时之得而忘乎所以。”
正说着,忽闻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笛声婉转,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长孙彻驻足倾听,良久,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想必这吹笛之人,亦有满心愁绪。”
风尽林此时诜道:“长孙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吾等当以豁达之心应对。”
长孙彻笑道:“贤弟所言极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信国家终有转机之时。”
游罢名园,三人回到住所。长孙彻独坐窗前,望着天边的晚霞,思绪万千。
又过数日,京城传来消息,马伯良在奄水、贾云的协助下,在浙江的治理举措引发诸多争议,百姓怨声载道。
在那园中之景,美不胜收。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假山池沼,相映成趣;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长孙彻却无心赏景,忧心忡忡道:“浙江之事,吾实难心安,马伯良之治理,本意是好的,却有人只顾眼前之利,作出误国误民之举。为解国忧,我当回京进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