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骑兵的强大,促使唐太宗决心建立更为强大的骑兵队伍。在建国过程中,唐太宗就善用骑兵,奇袭追击。但是因为国内战争频繁,良马大批战死。

正因如此,唐太宗对马政上升到空前的高度。唐太宗以太仆卿张万岁为长官,在陇左地区广开牧马监,来保证军马的繁殖增长。唐太宗还多方向周边少数民族购买良马,来保证军马的品种和数量。陇右的牧马地自太宗贞观年间开始马匹繁殖极快,大量的良马为后来唐军大规模的组建骑兵提供了条件。

3、远交近攻,合众连横。

东突厥虽然统一了大漠草原,但是这是靠着强大的武力征服的,内部从来不是铁板一块。而颉利可汗频频南侵,最后获利的大都是突厥贵族。其它部落所获甚少。

于是,突厥也“兵革岁动,国人患之,诸部多苦。”又兼之自灞桥退兵之后,连续几年草原大雪。诸部牛羊大批死亡。在草原牛羊就是基本生活物质,大批死亡会影响到草原民族的生存。

颉利可汗此时又志骄意满,对于各个部落收取重税。直接引起其它各部落的不满。“六畜多死,国中大馁,颌利用度不给,复重敛诸部,由是下不堪命,内外多叛之。”

由于李勣情报工作做得很好,唐太宗对于突厥内部的矛盾了如指掌。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开始扶持突厥内部心怀不满的部落。用其人之道还于其人之身!

东面的契丹、奚等部落在唐太宗的大力招揽之下,先后转而归附于唐。太宗皇帝对其赏赐甚厚。

北面的回纥、薛延陀等部落一直是突厥“以制北荒“的依靠力量。因为不堪颉利可汗的横征暴敛,也先后脱离突厥的统治,为对抗强大的突厥他们还与唐王朝结成同盟。

这些举措,使得突厥面临三面夹击的不利局面,逐渐改善了双方的战略态势。

4、攻取朔方,招降恒州

朔方粱师都,恒州苑君璋是突厥颉利可汗一手扶持的割据政权,两地地理位置重要,一直是突厥进攻中原的桥头堡。李世民一登基,就派人前去,对苑君璋进行了封赏。苑君璋也没有拒绝。毕竟他也希望能脚踏两只船,以图暂时的存留。

后来,苑君璋“见颉利政乱,知其将亡。”而唐朝越发安定繁荣起来,就放弃了以前割据一方的想法,在唐太宗的感召下率部投降大唐。大唐就打通了可以直捣突厥可汗龙庭定襄的通道。

唐太宗又趁回纥、薛延陀反叛,突厥暂时无暇南顾的时机,派华州刺史柴绍(李世民姐夫)领军攻取了割据朔方的梁师都,封住了突厥进攻关中的必经之路。

从此突厥大军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直接进攻关中地区了。

经过这么一系列精心的准备,大唐已是兵精粮足,上下一心。已经具备先为不可胜的条件,现在只待敌之可胜。

贞观三年,战机及时地显现了。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发生巨大矛盾。起因是突利可汗被反叛的回纥军击败,只身逃回后颉利将他重重的责罚了一番。

突利可汗因此怀恨在心,从此不听颉利的号令。并暗中与唐军联系,表示愿意归附大唐。

代州都督张公瑾得知消息,马上向唐太宗报告,并列举了出兵的六大条件:“颉利纵欲逞暴,诛忠良,宠奸臣,一也。薛延陀等诸部皆叛,二也。突利、拓设、欲谷设皆得罪,无所自容,三也。塞北霜旱,粮草乏绝,四也。颉利疏其族类,亲委诸胡,胡人反复,大军一临,必生内变,五也。华人入北,其众甚多,比闻所在啸聚,保据山险,大军出塞,自然响应,六也。”

高明的统帅往往能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唐太宗马上抓住这一战机。贞观三年十一月,他以兵部尚书李靖为帅、并州都督李世绩为副帅,率领华州刺史柴绍、大将薛万彻等统兵十余万,准备兵分四路出击塞北,大军开始在边境集结。

两人为正副主帅。一个善用奇兵,出奇制胜。一个中正平和,堂堂正正。兵法曰“以正合以奇胜。“两人奇正配合,相彰得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