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流云摇头:“臣接触的佛朗机大商人太少,都是船上的帮闲,不知道最终售价。”
瓷器商社大掌柜李锦文,起身向朱由校作揖:“这个我知道,据臣接触的红毛番和兰国商人说,贩卖瓷器最无利可图,生丝贩到欧罗巴利润至少三倍,再加工成丝绸,裁缝出衣服,利润可达十倍以上。”
李锦文是景德镇荣昌泰商号的大掌柜,专事海外瓷器销售,他曾是赵南星的属吏,万历二十一年赵南星被罢黜,李锦文受连累,弃官从商跑了海外贸易。
李锦文行走欧洲数载,自然分得清欧洲荷兰人,西班牙人,英吉利人。
程传道,汪文言惊骇莫名:“一斤生丝四钱,做成一斤的衣裳那就是四两银子?这是高达十倍的利润。红毛夷人如此富有?”
李锦文捋须说道:“当然,欧罗巴的平头百姓也穿不起丝绸衣裳。穿得起的都是欧罗巴贵族,他们奢靡成性。据我听说,佛朗机国皇室每年仅服饰费用就高达百万两白银,以至于皇室财政拮据,每每要向朝廷哭穷,增加皇室供养!”
李锦文所言多半是道听途说,十七世纪的西班牙王室生活奢靡确有其事,不过皇室破产根本原因不在于挥霍,而是因为新航线的开辟,导致了资本主义兴起,极大地冲击了西班牙皇室传统封建制度,王室统治软弱无力,收不上来钱。
朱由校笑而不语,难得找到一位这般了解欧洲的人才,实在不敢打击李锦文畅所欲言的积极性。
“依照李卿所言,丝绸虽然利大,可是并非人人都能穿得起,显然是小宗货物,大宗商品棉布,海外贸易是个什么情况?”
朱由校引导话题,看向了棉布商社的大掌柜黄永升。
黄永升是松江黄氏棉布商社的掌柜,浙江余姚人,黄尊素的同乡。
黄氏棉布商社在松江并非数一数二,相反在黄永升担任掌柜之初,黄氏棉布商社近乎倒闭。
黄永升接手商社,大量招收乡间闲人,深入偏远农村上门收购棉布,薄利多销,一年之间挽救了黄氏商社。
十年来为东家兢兢业业,将黄氏商社打造成了松江前十织造商社。年收入数十万两白银。
黄永升曾遭受诬陷,杨涟为其洗刷了清白,杨涟了解其人,把他推荐给了皇帝。
黄永升起身介绍:“海外棉布市场相当巨大,苏松两府每年出产五千万匹棉布,销售到海外的能占二到三成,也就是说每年苏松两府出口一千万匹到一千五百万匹。一匹布按二百文算,棉布价值二百万到三百万。苏松两府布匹产量能占全国八成,我整个大明流向海外的布匹最多两千万匹,价值四百万两白银左右!”
苏州,松江两府,号称天下棉纺之乡,由此奠定了“苏松财赋半天下”的美誉,
相比每年三四十万的丝绸出口,棉布出口那绝对是巨无霸的存在。
“既然棉布市场如此巨大,那就优先发展皇家棉布商社。程传道,汪流云,李锦文,王承恩你们要拿出一部分人手和资金帮助黄永升的棉布商社在全国迅速打开市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