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精心设计的士兵培养方案并非凭空而来,有很多参考了弹幕发来的南洋发展攻略,其中精妙之处只有了解那个位面大夏历史的人才懂,一群土的掉渣的兔子部队,楞是把全机械化的美式装甲师打的毫无脾气。

有了训练方法,还需要靠人来实现。

大青王朝发展到现在,军制已然十分落后,占据全国军队最大比重的绿营兵几乎没有战斗力,但朝廷却不得不咬牙维系,因为一旦发生绿营兵哗变,那是真能摧毁国本的。

所以在内忧外患之际,只有招募乡勇这一途径来组建新的官方力量去对抗太平王朝和各地的暴动起义,至于对抗洋人的正规部队,除了陈桂那有限的新安乡勇和王浩的部队外,其他基本是指望不上。

耆龄刚刚说的招募为乡勇进入团练的人,大多也是吃不上饭的农民或是城市里混不下去的街溜子。要把这些人培养起来,的确需要执行非常之法。

大青的农民参与洪军或捻军造反,就是把脑袋提到腰上,他们不得不拼死杀敌,但要是选择成为乡勇嘛,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他们中有一小撮老油子,参军目标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吃皇粮拿饷银。等真到了上战场,一个炮就能让他们溃散,顺带着把友军阵型也给冲乱。

这就叫兵败如山倒。

在勇军中,像这样的人数量一旦增多,整个军队的战斗力通常都会呈现出断崖式下降的趋势。但太平军声势浩大地现在,众多负责组织和管理团练事务的文职官员对于这一现象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没有意识到,要想提升部队的战斗能力,关键在于统一士兵们的思想,并通过严格而有效的训练来锤炼其钢铁般的意志力。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这些官员们一味地追求扩大军队规模、增加兵员数量,不断地进行扩编扩军的工作,仿佛只要人数足够多,就能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似的。

和太平军比人多,这种做法无疑是舍本逐末,不仅无法真正提高军队的实力,反而可能会因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缺乏凝聚力等问题,导致整体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因此现在整个大夏,能战的团练军也不过就几支湘军而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