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升迁之路确实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职业生涯历经多次重要的职位变迁。

时光飞逝,又是九年,转眼已是建安二十二年的秋天。

在这九年里,凭借过人的才华,司马懿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位。而他与曹丕的关系也日益亲密,有时甚至挑灯夜谈至东方既白。

不仅如此,他和陈群、吴质、朱铄三人结为四友,紧密团结在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领导核心的争储小队周围。

而令三国中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是,属于这个小小的丞相主簿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现在的曹操,已经过了耳顺之年,随着头风病越加频繁的发作,他不得不尽快择定继位人选。

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此时摆在曹操面前的,有三个选择,分别是文章锦绣的临淄侯曹植、武功亮眼的鄢陵侯曹彰,还有那个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的五官中郎将曹丕。

首先被排出出局的是曹彰。很简单,曹彰显然更适合做一员武将而非领导者,况且起码当下看来,他也志不在此。

然而真正让曹操下定决心的,是以下三件事∶

ROUND ONE!曹植斩杀门吏事件!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之前,曹操令曹丕、曹植各从邺城其中一个城门出去,又令守门者不让他们出城,以此看他们怎么做。

杨修对曹植说:“您受了魏王的命令,如果守门者不让您出去,可以直接斩杀守门者。”曹丕到达城门后,不能通过就回去了,曹植则听从了杨修的建议。

ROUND TWO!!吴质阴潜入府事件!

另一件事便是吴质阴潜入中郎将府。

吴质,字季重,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大臣和文学家。

在曹丕与曹植的储位之争中,吴质成为了曹丕的谋士。由于曹丕需要经常与吴质商议对策,但又担心落下因争储位而拉帮结派的口实,于是曹丕用车载一大竹篓,并在其中放置绢布,伪装成运布车,实际上却是用以藏匿吴质,以便入府。曹植的心腹杨修发现后将此事告诉曹操。

曹丕得知后非常恐慌。

但此时,胸有成竹的吴质却告诉他,完全不必担心。并且这还是一次一石二鸟的大好机会!

他告诉曹丕,下次可以真的放置绢布在竹篓中,用车运送,以此迷惑杨修和曹操。

曹操果然多疑,派人到曹丕的府门口查看。结果发现大竹篓里全是绢丝,并没有发现吴质的踪迹。因此,曹丕没有受到任何责罚,杨修却更加受到曹操的厌恶。

而吴质此后以这个方法入府亦是畅行无阻。

此时的曹丕才恍然大悟。

先生高才!

ROUND THREE!!!贾诩暗助曹丕事件!

这年深秋,曹操在继承人问题上询问智谋深远的谋士贾诩。

他召见贾诩,直接问道:“你说我该立谁为世子啊?”

贾诩深知此事牵涉重大,回答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火烧身。因此,他深吸一口气,沉默不语。

曹操的追问,贾诩回答说:“我在想一件事情。”当曹操问他在想什么时,

贾诩∶“思袁本初、刘景生父子。”

对这段历史不太熟悉的朋友可能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贾诩的言下之意是,袁绍和刘表都因溺爱幼子,在继承人问题上选择了废长立幼,结果导致了家族的衰败。这是在暗示曹操不要重蹈覆辙。

曹操听了贾诩的话后,哈哈大笑,立即放弃了废长立幼的想法,确定立曹丕为自己的继承人。

KO!

三个回合结束,曹植完败!

但是,原因真的看起来是表面上这么简单吗?

我个人对于这三件事,是有更深层次的见解的。接下来我将试为大家析之。

ANALYSIS ONE!

对于曹植斩杀门吏事件,我觉得这并不是曹操给丕植二人设置的服从性测试。

二人都知道,能否出城和能否成为世子有关。

门吏代表的则是二人成为世子之路上的障碍。斩杀门吏更是颇为血腥且有些不义的选择!

所以,在成为世子,在攫取权力的道路上,今天能斩杀门吏这个障碍,那说不定哪天被逼急了就能斩杀五官中郎将,甚至是他魏公曹操。

以此观之,曹植要是成为世子,曹丕哪还能有活路?

反观曹丕,且不说他的表现是真是伪,起码是做足了姿态。人活在世上是有人设的。你目前获得的东西,除了能力使然这一点,也都是基于你人设之上的。如果你打破了自己的人设,你肯定会失去一些东西。

所以今天你曹丕在争储一事上表现出了恻隐之心,仁爱之心,你没有被确立储位的时候尚且不忍杀死一门吏。即使他日你曹丕已经大权在手,你又怎能加害曾经与你争储的弟弟呢?如若不然,便是与你之前的人设相悖,大家都会暗地议论你的虚伪,在大家心中,你的信用又何在呢?

虽然曹植知道,能否出城和能否成为世子有关。但曹植哭着表示∶“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这结局”

不得不说,除了那次曹老板在赤壁火了,你可以永远相信曹公之心计的缜密性!

ANALYSIS TWO!!

对于吴质阴潜入府事件,我觉得曹操在意的并不是哪个公子有没有拉帮结派培植势力,而且甚至他是希望两个公子都有自己的势力和团伙的。毕竟,如果公子不培植自己的势力,等公子成为世子,成为魏公,发现上下根本没人听自己的话,没人落实自己的政策……那这个leader不就形同虚设了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