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苑中,梅花惹雪,红白相间。
诸多童子有序地将各个学舍的答卷放置在不同的房间内。
青云书院对于小考答卷的审核大致在十日,分不同类的先生批改。
像策论则是单独划出,由书苑内德高望重、资质深厚的老先生,于院长的统一指导下审阅、赋分。
至于其他,则是分在各个相对年轻的先生手中,要求白天加紧速度,尽可能在十日内将每位考生学子的答卷批阅完成。
最后,统一由书苑内的其他文员统计最终的赋分情况,交由木工把考生的名次雕刻在告示栏上。
如此便是完成了整个小考的要走的流程。
......
冷风飒飒,乘着略微敞开的窗户进到屋内。
这股悄然而至的寒气很快就被屋内的红碳热气消磨,两者的相冲相融,倒是让屋内显得温暖舒适。
青云书院的院长林芝华端坐书桌前,面前是院内平日优秀的考生策论文章。
向来在院内小考不错的考生,其策论都会优先放在林芝华前过目。
“这一两年的学生,在面对越来切实的策论看来是力不从心了。”
林芝华沉着气,刚刚翻阅完一位考生的策论,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从上午送来的十位考生策论,到现在他已经翻阅过三位,但都不尽如人意。
或许这些策论文章辞藻不错,诉说有力,但很多在林芝华这般的“老人”看来,却没有点到策论题目真正要说明的点。
所谓国蓄之要,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因此题目中约束了“近年裕民司”所颁布的民策。
这就说明了出题人更加希望可以从现实中已经有的民策影响,去批判其中的不足,如何改进。
这才是林芝华和一众老先生希望看到的点。
而不只是根据自己的见识去泛泛而谈,也不是以裕民司的民策为起点,转而大谈自己对于未来的看法,却丝毫无关裕民司。
林芝华面色平静地翻开下一个策论文章,映入眼帘的“赵仓”二字让他有些突兀。
“没想到这孩子还是过来参加了小考。”
他的面容有了些笑意,十日前陈凤栖就来找过他,为赵仓恳求一个参加公考的机会。
思考许久,林芝华还是答应了陈凤栖的请求,只要赵仓来参加小考,并且合格通过,便能够参加公考。
之所以林芝华会答应,是因为赵仓是目前仅有的一位寒门子弟,能够走到小考前十的地步。
他自己年少贫寒,若不是自己先师提拔,如今他也不会走到青云书院院长一职。
对于赵仓两月以来的浑浑噩噩,林芝华也是知道的,只是心中可惜。
现下既然赵仓有自信托求陈凤栖要一个公考名额,林芝华自是无不可。
翻开赵仓的策论,林芝华便有了几分满意。
无他,这一卷面整洁有度,字句长度控制有佳,下笔克制有力,光是看着便是赏心悦目。
“这......”
当林芝华仔细观看文章不多时,便被其中开篇论述撼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