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消息传来时,自己和家人悲痛欲绝,如同天塌地陷一般。

那天,当得知大姐离世的消息,自己和大哥、老四都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悲痛的情绪如同潮水般涌来,让人几乎无法呼吸。

大哥和老四更是悲痛得晕了过去,长时间无法从大姐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

而老二大哥则命运多舛,直到自己前世离世,他仍然守在老家农村,孤独终老,成为一名光棍。

而老四,也在自己前世2008年那场四川的天灾中,不幸与世长辞。

如此种种,让唐朝深感前世他们一家人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回想起那些年,大姐和大哥那瘦弱的身影,是如何在风雨中挣扎求生的。

这个悲剧,既有命运的捉弄,也有生活的无奈。

其实父亲并没有患上什么严重的大病,不过是胃穿孔而已。

在后世看来,这根本算不上什么重大疾病,然而在当时,由于家境过于贫寒,父亲劳累过度,加之营养严重不良,这才导致了病情的恶化。

我依稀记得,每次父亲从医院回来,都会带回一大堆的补药。医生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要他注意多休息,保养身体。

但在那个年代,农村的生活环境使得休息成为一种奢侈。

在农村,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忙碌奔波,没有人能够闲得下来。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存在。

不信你们仔细观察一下,那些跟随子女来到城市享受晚年生活的老人们,他们依然闲不下来。

有的老人会在小区里四处捡拾废纸,废矿泉水瓶,希望能卖点钱补贴家用;

有的则会把自己家的花园或花盆改造成小菜园,种上一些蔬菜。这些行为,都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闲暇的生活。

这种闲不下来的“病”,在农村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即便是在城市,老人们也很难真正地闲下来,他们总是渴望为子女、为家庭做出一些贡献。

现在?!有人常常疑惑,既然生活已经如此贫困,为何还要生育那么多孩子?

然而,这种质疑并不能归咎于唐爸唐妈,因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这样的风气普遍存在。

而唐朝家共有六个孩子,这个数字对于现代家庭来说或许难以想象。

但在那个农村年代还真是普遍,只是夭折的也多!

话说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时代,“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句俗语并非空穴来风。

在那样一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人,其艰难程度,的确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家中顶梁柱不倒,还好!要是家中顶梁柱一倒,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灭顶之灾!就犹如现在唐朝家一样!

事实上,唐朝家父亲的病症,根源就在于营养不良。换句话说,要想改善他的身体状况,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营养,尤其是摄入肉类。

唐朝认为,与其让父亲服用那些疗效有限的药物,花费大量金钱,不如让他吃好喝好,先将身体养好,病痛自然会随之减轻。毕竟,后世那些胃病的治疗,不都是通过慢慢调养来恢复的吗?

(上集答案:日上三竿;

猜谜语时间:公猪与母牛交配,打一成语)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