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门面老板开价一百万,估计还能再谈下来点。周姐说了,门面之前就是饭店,这次装修主要是软装,最少十万,把店全开来不会超过十五万。他也不想占两口子的便宜,另外如果入股全部的店面,资金不多,占股也不会太多。

第二天严箫翼就将自己的想法跟周艳红说了,双方当即一拍即合。严箫翼将门面买下来,具体价格有周艳红和胡经理去谈。严箫翼将门面租给饭店,租金价格参考周边的均价,每年上涨5%,另十万现金入股,剩下的钱由张明远和周艳红投资并负责经营,分店财务独立,严箫翼占四成股份,周艳红两口子算的上厚道。张明远觉得这种方式不错,以后可以参考。

下午再次来到了那家饭店,老板见几人确实有买楼的想法,就价格互相拉扯起来。严箫翼虽然是出钱的,但这方面他确实不在行。买个文玩字画,他能说个一二三四,然后砍砍价格,买楼,他不是很懂。连四合院的价格都是陈强帮忙谈的。

当天也没有敲定,都说再考虑考虑。周艳红和胡经理也需要再打听打听这老板和门面的情况,别被人一房两卖给坑了。

这几天周艳红一边和老板拉扯,一边在横店找相熟的人打听这老板的状况。老板确实欠了债,看别人在横店拍电影挣大钱眼热,啥也不懂就跟着掺和,剧拍完了,赔了。导演制片演员全都赚钱了,就投资人赔了。店面也没问题,老板也是横店本地人,跟脚很清楚,一打听就明白。

三天后终于把事情敲定,九十五万,先公证,再过户。找了个中间人,手续全清后,一次性付款。

这年头,有钱有人办事就是快,又过了五天,新房本就到手了。

严箫翼也感慨,钱真不经花,那铜匣快保不住了。卖就卖了吧,反正当初也只是当个顺手的东西,不心疼。

原本预计一个星期,现在一下忙活了小半个月。

当即张明远就决定,留下胡经理在在这边张罗开分店是事宜,再从京城派一个财物和大厨过来。车就先留在横店,开分店各种手续还有得忙,周艳红和严箫翼回头直接坐火车回去,等下次张明远过来,再把车开回去。

周艳红这次来横店,也想看看这边有没有经纪业务可以拓展,难得来一回,开店的事忙完,她就开始忙活自己的业务。打听到有几个相熟的公司和导演在这边拍戏,就准备去看看。

严箫翼回店里也没事,现在不是旺季,店里少他不少,张明远就让他跟着周艳红继续在这边转悠。

电视他看过,电影也看过,第一次看到电视的时候他被惊吓了一下,不明白这么多人怎么在那么一个小匣子蹦来蹦去。倒是没有大喊一声“妖怪,吃俺老严一棒”,冲上去把电视砸了的冲动。他又不是傻子,别人看得津津有味,你惊奇个毛线。不明白就闭嘴,除非必要,问都别问。第一次看电影是在连队,操场上拉个大幕布,放的是渡江侦查记,大幕布大音箱,比电视震撼多了。那时候起,他也喜欢上了看电影,平时京城放新电影,有时间都会去看,毕竟,不缺钱。

横店影城现在还在建设完善阶段,远没有后世那么大,那么繁华。剧组有,但是很零散。也没有开发旅游,没有什么游客。在影视城里逛的要么是剧组的工作人员,要么就是靠活的群演。

严箫翼还觉得挺有趣,在同一个城里,一条街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远比书上和电视上看来的介绍更加有趣,仿佛再一次时空穿梭。

周艳红跟人谈事,他就在旁边看。看演员演戏,看剧组人员布景摆弄灯光摄影道具。坐在一台小电视后面面正在跟红姐谈事的就是导演了。觉得导演的活挺有意思,“开始”,“咔”,“再来一遍”,偶尔还过去跟演员聊两句,或者调整一下摄影机和布景什么的,感觉这活挺轻松的。

却没觉得我上我也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将军指挥打仗,话更少,你行吗?

他看出来这是个脑力活,应该是凭经验和技术吃饭,太高深了,反而没想法。

周艳红也不是一直说,只是在导演空闲时扯几句,偶尔也跟另外一个人聊,周姐叫他王制片,至于制片人是个啥,他没弄明白。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