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也都一脸茫然的样子。
李青山把手边的地球仪转了一圈,指着旋转不停的地球仪笑道:
“我刚刚已经说了,全世界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射了差不多2000颗卫星。
这些卫星都在地球的高轨道运行,提供导航、通讯、气象以及其它科学研究。”
他把地球仪停下来,用手指比了一个大概的位置,又说道:
“我的‘星链计划’,是准备在地球的近地轨道,也就是在离地面300至600公里的高度上部署卫星。”
姚志明学历最高,又长期主管科技部,对这些了解的最多。
他大惊失色道:
“青山,这不现实吧?咱们的北斗卫星有一小半都是部署在3万公里之外的高轨道上,
一部分在中轨道的卫星,高度至少也是4千公里以上的高度,这样才能保证用30颗左右的卫星来完成全球覆盖。”
说完了这些,他才接着说道:
“之所以发射到这么高的高度,就是为了用尽量少的卫星来实现全球覆盖。
而且,4千公里左右的高度就已经能实现米级甚至是分米级的精度了。
这已经足够使用了,而且是省钱省力,是目前最科学的办法,也是各国主流卫星最普遍的选择。
你要是在低轨道,600公里以内布置卫星的话,至少要好几百颗才能实现全球覆盖吧?”
众所周知的,离地球的高度越高,覆盖全球所需要的卫星数量就越少。
理论上在3万公里之外的高轨道,仅仅是三颗卫星就能实现全球覆盖。
在3千公里的中轨道,30颗卫星才能精准覆盖全球。
在3百公里的低轨道,至少要300颗才能无死角的覆盖全球。
所以,姚志明才会这么惊讶。
要知道北斗项目的目标仅仅是60颗卫星,这已经需要至少20年的准备了。
李青山竟然要在近地轨道搞什么“星链计划”?
这完全是异想天开。
所需要的资金量实在是太庞大了,完全没有可能!
在姚志明的解释下,郑主任等人也明白了其中的关键问题。
也就是说,李青山所谓的“星链计划”是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更加庞大的计划。
其中的差距甚至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更大。
众人都难以置信的看着李青山,这小子的野心也太大了,这听着就不靠谱啊。
李青山见众人的表情就知道大家想岔了。
他笑着解释道:
“姚叔叔你的说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没问题,但跟我的想法还是有区别的。”
“星链计划的确需要发射更多的卫星,但与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不一样,所以难度也不能简单的用卫星数量来区别。
北斗导航系统的60颗卫星能办到的事情,甚至可能比我的‘星链计划’更加精准,双方的定位不一样。”
见众人还不理解,他只好举了一个例子。
“北斗卫星却都是大型卫星,一颗卫星的重量都是一吨多甚至更大的有五六吨,太阳能光板展开之后可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
我的星链卫星仅仅只需要几百公斤,甚至更小,翼展最多也就三四米,所以会更加便宜。”
“北斗导航卫星里面含有的各种功能都很强大,功率也更大。
我的卫星则不需要这么多的功能,它只需要能提供网联网服务、通讯服务和导航、气象等基础服务就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