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之见,公子需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司马懿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在寂静的密室中回荡。
曹丕听完司马懿的计策,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这样做,会不会……”
“公子,如今的情势已容不得你犹豫。”司马懿打断了曹丕的话,“丞相虽未明说,但心中已有芥蒂,若不早做打算,恐将酿成大祸。”
曹丕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司马懿说得对。曹操对他的猜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郭嘉的遗计就像一把悬在他头顶的利剑,让他寝食难安。而曹植的步步紧逼,更让他如芒在背。
“好,就依仲达之计。”曹丕眼神坚定,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
次日,曹丕上书曹操,主动请求前往边境历练,并愿立下军令状,不破敌军誓不还朝。曹操看着手中的奏章,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何尝不知曹丕的用意,这是在向他表明忠心,也是在为自己争取机会。
“丕儿长大了啊。”曹操长叹一声,心中五味杂陈。他既欣慰于曹丕的成长,又担忧他的野心。
最终,曹操还是同意了曹丕的请求,但只给了他一支五千人的队伍。曹丕知道,这是曹操对他的考验,也是一种保护。
送行队伍中,曹植一身华服,脸上带着虚伪的笑容,对曹丕说道:“兄长此去,可要多加小心,早日凯旋而归啊。”
曹丕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翻身上马,率军而去。他知道,这场兄弟之争,才刚刚开始。
望着曹丕远去的背影,曹操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他转头看向身旁的荀彧,问道:“文若,你觉得,孤这样做,是对是错?”
荀彧沉默片刻,缓缓说道:“丞相用心良苦,只是……”
“只是什么?”曹操追问道。
“只是,人心难测啊。”荀彧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便不再言语。
曹操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他不知道,自己一手缔造的基业,最终会落入谁的手中。
曹丕离开许都后,一路风尘仆仆赶往边境。他深知此次出征不仅是军事上的考验,更是政治上的博弈。他需要用一场漂亮的胜仗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更要借此机会拉拢人心,巩固自己的地位。
一路上,曹丕和司马懿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探讨着应对之策。司马懿建议曹丕,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攻其不备。同时,为了消除曹操的疑虑,曹丕决定上书言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
“主公,如今百姓困苦,赋税沉重,长此以往,必将动摇国本。臣建议减轻赋税,与民休息,如此方能积蓄力量,以图大业。”曹丕在奏折中写道。
除此之外,曹丕还提出了加强军事训练、整顿吏治、广开言路等一系列建议。这些建议直指时弊,切中要害,很快便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些老臣认为曹丕年少轻狂,改革过于激进,不利于稳定;而另一些年轻的官员则对曹丕的建议表示赞同,认为这些改革正是魏国当前迫切需要的。
朝堂之上,两派人马争论不休,曹操坐在上位,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着。他知道,这些建议并非出自曹丕一人之手,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司马懿。
“仲达,你怎么看?”曹操转头看向身旁的司马懿,眼中带着一丝探究。
“回丞相,臣以为,公子所言皆是为国为民的肺腑之言,改革虽有风险,但不作为也并非长久之计。丞相雄才伟略,定能做出明智的抉择。”司马懿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曹操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地看了司马懿一眼,然后将目光转向了沉默不语的荀彧。他知道,在关键时刻,荀彧的意见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