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许攸……”曹丕反复咀嚼着这两个名字,心中思绪万千。这二人皆是当世人杰,郭嘉多谋善断,被誉为“鬼才”,而许攸则眼光毒辣,最擅揣摩人心。司马懿特地提醒自己提防这两人,显然这场仗并非单纯的兵力对抗,更是一场智谋的较量。
“公子,一切准备妥当。”亲兵的声音打断了曹丕的沉思。
“好,出发!”曹丕翻身上马,率领着五千精兵,浩浩荡荡地开赴前线。
两军对垒于黎阳城外,袁绍大军阵容齐整,旌旗蔽日,人数足足是曹军的数倍。曹丕毫不畏惧,他深知,这并非一场简单的数量较量。他下令安营扎寨,静观其变。
初次交锋,曹丕选择了主动出击,他深知己方兵力不足,必须以奇制胜。他率领精锐骑兵,直冲袁绍中军,试图打乱敌军阵脚。袁绍帐下大将颜良文丑奋力抵抗,双方展开激战,杀声震天,血流成河。
曹丕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在乱军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然而袁军兵多将广,曹军渐渐落于下风。关键时刻,曹丕想起司马懿的计策,他佯装败退,将袁军引至一处狭窄的山谷。
夜幕降临,袁军安营扎寨,毫无防备。此时,曹丕率领早已埋伏在山谷两侧的士兵,发动了突然袭击。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袁军大乱,死伤惨重。
此战,曹丕以少胜多,首战告捷,不仅沉重打击了袁军的士气,也让曹军上下振奋不已,对这位年轻的将领刮目相看。
“公子,此战大获全胜,我军士气大振啊!”一名将领兴奋地向曹丕汇报战果。
曹丕望着远处渐渐熄灭的火光,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喜悦,他知道,这只是这场战争的开始,更艰难的挑战还在后面。他转身看向南方,心中暗暗期盼着:“军粮尚可支撑十日,不知军师何时能到……”
黎阳城外捷报频传,这让远在许昌的曹操喜笑颜开,当即下令调拨粮草辎重,全力支援曹丕。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这个儿子并非池中之物,心中那份立储的犹豫渐渐消散。
捷报传来后的第三天,曹丕迎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客人——荀彧。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谋士,一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如今却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军营,着实让曹丕有些意外。
“文若先生,您怎么来了?”曹丕连忙起身相迎。
“公子,黎阳大捷,可喜可贺啊!”荀彧捋了捋胡须,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丞相担心公子初次领兵,特地命老夫前来辅佐。”
“父亲大人真是思虑周全。”曹丕心中感动,他知道,这不仅是父亲对自己的关怀,更是对自己的认可。
荀彧的到来,无疑给曹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他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认为袁绍虽然初战失利,但实力犹存,不可轻敌。他建议曹丕采取“固守待变,以逸待劳”的策略,利用地形优势,逐步消耗袁军的实力。
“袁绍此人,外宽内忌,刚愎自用,只要我军沉着应对,不骄不躁,他必将自乱阵脚。”荀彧侃侃而谈,为曹丕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作战计划。
与此同时,远在许昌的郭嘉也时刻关注着黎阳的战况。虽然身染重病,但他依然坚持为曹丕出谋划策。他深知袁绍兵多粮足,不宜与其正面交锋,于是他建议曹丕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
“公子可派出一支精锐部队,佯装攻打袁绍粮仓,引诱袁绍主力出城追击,然后在半路设下埋伏,将其一举歼灭。”郭嘉现在身体虽虚弱,但看的出来语气依然坚定。
曹丕收到郭嘉的书信后,心中暗暗佩服。他知道,这是郭嘉在用生命为自己在战场上铺路。他握紧手中的书信,目光坚定地望向北方,那里,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降临……
荀彧抵达黎阳后,曹丕如虎添翼。他谨记荀彧的教诲,按兵不动,坚守不出,同时命人在袁军必经之路上设下鹿砦、陷阱等防御工事,并加强了斥候的侦察力度,时刻关注着袁军的动向。
袁绍果然按捺不住,数次派兵前来叫阵,都被曹军用弓弩、滚木、热油等手段击退。久攻不下,袁军士气低落,粮草消耗巨大,军心开始动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