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父王。”柏崇峦道。

“你……唉……”柏康之又差点背过气去,“你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柏崇峦流着泪道:“父王息怒,儿臣知道。在我国国土上建都,意味着那片土地将不再属于我们,而是高昌、渤海两国共同管辖的土地。”

柏康之感到一阵钻心的疼,自己的这个大儿子明明从小就敏于政事,怎么到了紧要关头反而糊涂起来了?他捂着胸口,低声吼道:“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驻军!以二位陛下的身份,他们住进来之后要不要带军队?要带多少人?寡人听闻,西帝戍卫颍州的部队就超过十万,再加上东帝的,我们长乐国所有的兵力加起来也就他们的一个零头。到时候一有风吹草动,长乐国就要亡了!”

柏崇峦膝行几步,抱住父亲的腿道:“父王的忧虑,儿臣都明白,儿臣这样做正是为了保住长乐国。西帝承诺,建都后她和东帝都会将长乐国列为不征之国。”

“胡说八道!”柏康之一个耳光打在儿子脸上:“什么叫不征之国?那是上古时期宗主国对番邦属国才有的称呼,长乐不是高昌的属国,寡人不需要这种所谓的‘恩典’!”

见丈夫终于缓过气来,陈栖凰也哭着大骂儿子:“好你个不忠不孝的小畜生,我当初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东西!这里是长乐国,是祖宗们筚路蓝缕创下的基业。我们自知国力弱小,不求你开疆拓土,只盼你为君正直清明,守住祖宗传下来的土地。可如今你倒好,竟然要将整个长乐国拱手送给他人!”

柏崇峦顶着半边红肿的脸说:“父王明鉴,儿臣恳请父王好好想一想:长乐国城不过十二座,人口不过十余万, 今日东西二帝可以看在您的颜面上留着长乐国,但难保三五代之后,后辈中会有不肖之人令二帝心生厌恶。届时他们举大军征伐,父王以为我们可以抵挡得住吗?一旦他们带着仇恨之心攻破我们的防线,诛君、杀将、斩卒、收兵、虏民、捣毁宗庙和王陵,这些事情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到那时,长乐国才是真正的不保了!”这些话都是郑安雅说与他听的,一想起她说这话时候眼中的寒光和似笑非笑的表情,柏崇峦不禁打了个寒颤。他从不畏强权,但郑安雅说的都是事实。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没有哪个明君可以保证自己子子孙孙都是明君,历史上再强盛的王国也过不了三百年。但郑安雅和林长卿不同,他们是不死的。

“依儿臣愚见,与其等三五世之后被灭国,不如趁现在做个不征之国,至少可以保住宗庙和祖陵。东西二帝都是长生不老之人,他们的帝位可以坐几千年、几万年,我们不用担心君主更替造成的动荡。”

听着儿子的话,柏康之渐渐平缓了气息,两行浊泪从眼中溢出。他直起身子,握住儿子的手,说:“儿啊,为父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还能做几年的王?国家也好,王位也罢,早晚都要交给你的。为父心疼的不是自己,是你,是你啊!”

柏崇峦再度稽首:“父王,为保宗庙和陵寝,儿臣愿在父王百年之后自请为藩臣。求父王恩准!”言下之意:您这辈子还是长乐王,投降这种不光彩的事就由我来做。

柏康之一声长叹。

至于渤海国这边,林氏兄弟收到郑安雅欲定都未央城的消息后,才领教了杜襄成说郑安雅“从小就八百个心眼子”这句话的分量。林长卿很是过意不去,虽然从实际情况来看,定都未央城是最利于两国的方案,但他总觉得亏欠了柏康之:“康之真心待我,我却图谋在他的国土上建都。这种阴谋诡计,会令世人不齿的。”

林长晔却哼了一声:“阴谋?哥你错了,这是阳谋。我敢打赌,只要西帝把这话放出去,柏康之不敢不同意。”

“为何?”

“渤海国加上高昌国有多少人?高昌国算上草原上的那些有五百万吧?我们还多些,加起来一千一百多万。您二位成婚,是两国一千一百万人都喜闻乐见的事,因为再也不用打仗了,百姓们从今往后能过上太平日子了。可是如果长乐国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答应借地方给我们建都城,那你俩这婚事恐怕就要出问题,如此一来,两国依然存在战争的风险。柏康之要是为了自己名下的十二座城、十几万人把咱们两国的一千一百万人都得罪了,他会被天下人的唾沫星子淹死。所以,这是阳谋。即使柏康之再不乐意,有一千一百万的民心压着他,他也不敢不从。”

“哎,不知道西帝筹谋了多久,这般心机,真是个可怕的人呐!哥,我想想都替你捏把汗。”林长晔道。

注:

明君不死真的可以保证一个王朝永远不灭吗?后面或许会给出答案。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