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如丝,悄无声息地洒落在古老的街道上,石板路被洗刷得光滑如镜,反射着天光。街道两旁,屋檐瓦片上汇聚的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形成一道道晶莹的水帘。

骏马在雨中奔驰,马蹄铁敲击在湿滑的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马背上的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尽马鬃和马尾在风中飞扬,与斗篷一同在雨中舞动,犹如动态的水墨画。

街道两旁的商铺之中,有些人好奇地望着路中破开雨幕而来的两人两骑,由远及近再远,马蹄声渐渐淹没在雨幕之中。

有李严非手持令牌打头阵,一路畅行无阻,很快便来到肃州县衙前。

明镜高悬。

县衙前的差役看着停马的二人摘下斗笠蓑衣,将军装扮的李严非,书生公子扮相的宋见澄,便立刻入衙内通传。

宋见澄看着李严非背影,想不到这位守军正将会是这般反应。

很快那差役便一路跑出来,引着二人入内,气氛有些过于严肃,几人如竞走一般。

“末将见过统领!”

“卑职见过统领!”

二人异口同声抱拳躬身。

林慎思带着不解神色,看向风尘仆仆而来,衣衫发丝脸庞间皆带着雨水的二人:“无需多礼。李将军这个时辰,你带着宋见澄而来,所欲为何?”

说完林慎思还看了眼宋见澄,以为这小子第一天便给这个李严非惹毛了,找到县衙告状来了。但又细想,李严非是个沉得住气,知进退有气量的人,应当不至于在宋见澄随军第一日便找到自己跟前来了。

疑惑更深了,静待李严非开口。

另一旁还坐着两位官员,一位是肃州城县丞(副书记兼副县长)徐明寅,一位是县尉(县政法高官兼公安局长)李正齐。

李严非理了一番言辞之后,沉声开口:“启禀统领,今早宋参军前来大营述职,正好我与两位部将讨论城防一事,宋见澄提出修建护城河,设立大吊桥一事。“

林慎思点点头:”此事我听他言语过。“

县城徐明寅听完后,开口道:“肃州城若设护城河,工程巨大,外城两面环山,其余两面皆需修建,此一来所需人力时间也多,耽误商贾百姓买卖营生,出行受阻。且此时已至深秋,即将入冬,河水枯竭,护城河之水,如何引来?且县衙可用银两只够用于冬时寒灾救济,这工程款又从何而来?“

徐明寅说完,李严非便看向宋见澄,几人目光也随之看向宋见澄,后者得到示意后沉着回答道:“县丞所言有理,但此一事也是有利有弊,只看如何权衡取舍。弊端李将军与县丞皆言明,但利之一事待卑职讲来。“

“若遇战事,肃州城有无护城河是截然不同之情形。秋收已过,此时正是农闲之时,此工程不强征徭役,而是招农户来挖,付其工钱。此一来,这些农户在农闲时赚了钱,至寒冬时节官府赈灾银便可减少。“

然后便讲了设立吊桥之后,可以给官府带来的一些进账,三个中年男人听着一个刚成为男人不久的宋见澄侃侃而谈。

林慎思与徐明寅两人听着宋见澄言语,视线互相看向对方,眼神里都藏着欣喜,他们二人自然懂若此方法实行,带来的好处。避免了强征士绅商贾的税,还可以用此钱用于工农百姓。

茶水也没喝得一口,宋见澄又被李严非领着策马回了大营。

县衙里,徐明寅看着林慎思笑问道:“这年轻俊彦的财略实在了不得啊,做个随军参事也太暴殄天物了。这位宋参军应当在庙堂施为,而不是混迹军伍啊。可惜,着实可惜,他应当考取功名入户部,大有可为啊!城主,这年轻人你是何处寻来的?“

林慎思也是叹息一声:“这小子毫无从仕之意,志不在此,只想逍遥自在,此番做随军参事,也是机缘巧合之下,他才答应。”

徐明寅应声道:”原来如此,在军伍之中好生调教一番,说不得日后他会有转念之想。“

林慎思点头:“本官也是做此想。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际,应当尽可能启用有用之才。正所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徐明寅点点头:“正是此理!”接着说道:“今我肃州税粮一案,还在查探之中,此时关于国家大计。按城主此前言语,或许这便是某官商勾结敛财所致,此乃祸国殃民之举。如今之窥见说不定是冰山一角,还需早日破案。“

李正齐接话头说道:“徐大人所言有理。如今衙门当值的相关人员,都在日夜加急排查,大牢里的那些嫌犯一直在持续审问当中,马蹬村和周围一些乡村也在走访之中。犯案之人,行迹着实隐秘,此时还是无巨大进展。“

“还有劫镖案一事,也是事关重大,恐有敌国细作渗透。所以关于城防设立护城河一事,本官还是赞同,不过此前宋参军的言语,官府获利倒是意外之喜。”林慎思忧心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