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村的家家户户今年都种植了棉花,但规模都比不上宋清明家的大。其中最多的人家也不过才种了一亩地,而最少的仅有三分地左右。
由于种植面积较小,村民们通常会利用上工前或下工后的空闲时间来管理棉花田,并未耗费过多精力。
如今,看着那硕果累累、挂满枝头的棉桃,众人心中满是欢喜。
随着棉桃开始吐絮,采摘棉花的时节已然到来。因石河村的棉花种植量不大,许多村民选择在每天清晨上工之前,花约一刻钟的时间迅速摘下已成熟的棉桃。
这样一来,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便有足够的时间帮忙剥开棉桃并晾晒。
如此安排,既不耽误日常工作,又能兼顾家庭劳作,可谓一举两得。
但宋清明家就不同了,他家种植了整整一百亩的棉花!
当初播种时就已经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更是如此。
于是,宋清明让宋父请了三十个长工过来帮忙采摘棉花。
采摘棉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其中也有着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如果选择在太阳升起之前去采摘,由于此时棉花上还带有露水,所以可以轻松地将已经吐絮的整个桃子摘下来,然后带回家里慢慢剥开。
然而,如果等到太阳出来后才去采摘,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时,棉花叶子会被晒干,变得脆弱易碎,轻轻一碰就会破碎并黏附在棉絮上,给后续处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那二十个长工,按照宋清明的要求,从棉花地的这头一直摘到另一头,把所有已经吐絮的棉桃都摘了一遍。
当他们回到起点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之前还未吐絮的棉桃竟然也已经成熟,可以采摘了!
这些采摘回来的棉桃被宋清明安排在前院存放。
为了尽快将棉花剥出来,他还专门邀请了村里那些因为年龄或身体原因而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老太太们前来帮忙。
他告诉她们,工钱会根据剥出的棉花重量来计算,多劳多得。
由于家里没有足够的矮凳子供这么多人使用,宋清明提醒她们在来时记得带上自己的小凳子。
第二天,老太太们如约而至,每个人都带着自家的小凳子,兴致勃勃地开始工作。
她们坐在院子里,一边熟练地剥开棉花,一边愉快地拉起了家常,轻轻松松就将工钱给赚到手了。
剥出来的棉花是需要曝晒的,如果不曝晒,就无法将里面的水分都蒸发掉,那么以后用起来就很容易霉变或是生虫的。
经过曝晒后的棉花就要放在防水防潮的地方进行保存了。
这些晒干后的棉花还不能直接拿来使用的,还需要脱籽的。
以前石河村的村民种的并不多,都是人工将棉花籽挑出来就可以了,但现在数量上来了,单纯依靠双手是不行的,得用机器才行。
而这个机器就是棉花脱籽机了。
这个东西其实在前世华国宋末明初的时候一个名叫黄道婆的人做了出来。
有了这个轧棉除籽的搅车后,就可以很快速地将棉花籽给去掉。
宋清明根据记忆中的样子将轧棉机给画了出来。
其实轧棉机的原理挺简单的,一个木架子,然后利用两根木棍的转动,就可以将棉花的籽给剥离出来了。
设计图画好后,宋清米就马上拿着图纸找外祖父做。
不到三天时间,那个轧棉机已经做出来了。
宋清明看到送过来的轧棉机,不看还好,一看就吓一跳,这完全就是教科书上的轧棉机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