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孩子在学校或者是社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会学他们感觉酷酷的行为,这是社会影响。但是无论是家庭影响,还是社会影响,在孩子12岁之前都可以纠正的。
也就是说的引导。引导该怎么引导呢?“当然,在这些男孩心目中,他们绝不会认为,他自己所加入的那个集体是“不良团伙”,反倒会觉得他的那些朋友根本不是大人嘴里说得坏孩子。”这句话是关键,首先你们要认同孩子的行为是正确的,然后引导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确实有些不妥。
而不是骂、打,“嗯,打死你,让你去交坏朋友。”这就是家长的教育方式。
先认同孩子?怎么认同呢?这有必要吗?想想我们大人自己被批评时是什么表情呢?当别人不认同我们时,我们也会心理造反。
自己去想一想,当我们被指责时,我们是否是心理特别的生气,感觉对方完全把帽子扣在自己头上,他一点过错也没有?
是我,我就很生气。哪个会不生气啊,凭什么就你对,而我不对呢?
我们再去想一想小孩子们,难道他们没有情感吗?你们一直就是指责还是指责,再加上命令的,小孩子能受得了?
假如我是孩子,如果我交的那些所谓的“坏”朋友更懂我,我也会远离你们,而靠近他们。你们越指责,孩子就越偏向他们。而那些所谓的“坏”孩子还没有开始坏,结果就被你们这些家长给逼坏了。他们真得离家出走,真得流落街头,真得有了据点,真得就聚集起来,做着他们认为酷酷的事情,而不知不觉就成为了“坏”孩子。
他们对自己很好,也很讲义气,每次在自己受到别人欺负时,他们总是二话不说地给自己“出头”。其实,打着友情的旗号去打架,往往是孩子体现英雄主义情节的常见方式,特别是男孩。所以,孩子会坚决地站在“我们都是好哥们”的立场上,不管大人们说什么都会极力维护。
我们在看这一段,他们很讲义气,每次在自己受到别人欺负时,他们总是二话不说地给自己“出头。”难道父母们没有看出来吗?孩子们很讲义气的。他们的确是有友情在那里的,这就是家长的失职,没有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义气。甚至父母们自己都颠三倒四地说话不算数。而那些“坏”朋友很讲义气的,也就是说,他们起初时都是说到做到的,而我们大人常常说话不算数。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