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客随手抽出一本《论语》,扉页上用毛笔写着“学以成人,非仅为分”。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让他愣了许久。
他不禁感叹,原来教育本应是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的过程,而非简单粗暴地将学生塞进标准化的模具。就在这时,教室的另一端,阿明正对着电脑屏幕专注地敲打着代码,他的眼神里闪烁着探索未知世界的光芒。不同于那些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同学,阿明的世界里,每行代码都蕴含着无限可能。
在张老师那仿佛能预知未来的“标准答案”讲授中,特训班的教室变成了一座时间停滞的牢笼。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与符号,犹如一张无形的网,企图捕获所有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每当张老师用那机械而冰冷的声音宣布“记住,这就是标准答案”,优胜客便能察觉到周围同学的眼神逐渐黯淡,他们的心智似乎正被一步步格式化,成为只会应答的机器。
然而,在这一片沉闷的空气中,优胜客偶然捕捉到了一丝异样的光芒。这光源自角落里那个总爱低头摆弄电子设备的阿明。不同于其他人,阿明的桌上鲜有堆积如山的辅导资料,取而代之的是一块闪烁着代码的屏幕。他的手指在键盘上跳跃,宛如在编织一个又一个逻辑的梦境。每当张老师抛出一个难题,阿明总能在几秒钟内,用他的编程魔法找到一个非传统的解决方案,那是一种超越标准答案的智慧游戏。
某日,课程间隙,优胜客鼓起勇气,穿过那一排排如同复制粘贴般的学生,来到阿明身旁。“你...你是怎么做到的?不按照张老师的‘标准答案’也能解题?”优胜客的语气中夹杂着好奇与一丝难以察觉的羡慕。
阿明抬头,嘴角挂着一抹狡黠的微笑,“哦,优胜客,你得明白,这世界上的问题,就像这世上的路,不止一条。张老师的那些‘标准答案’不过是过往的车辙,真正的道路,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说着,他轻轻敲击了一下屏幕,一行行代码如同音符跳跃而出,那是他为解决一道数学难题编写的程序。
那一刻,优胜客仿佛被电流击中。他回想起孔乙己新传在课后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但阿明的做法,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学习,本应是一种乐趣,一种探索未知的旅程,而非在既定轨道上的盲目奔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优胜客开始秘密地跟随阿明学习编程。他们利用午夜的静谧时光,在特训班的阴影之下,悄悄点燃了一把名为“思考”的火种。优胜客逐渐意识到,那些被奉为圣典的“标准答案”,其实只是思维的枷锁,束缚了他飞翔的翅膀。
这一转变并非易事,每当优胜客在编程的世界里取得一点进步,他的内心便如同被两股力量撕扯。一边是对传统教育的质疑与逃离,另一边则是对父母期望和社会认同的恐惧。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