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道:“我的生意被人盯上了,收的徒弟被诬陷和买酒的人打架,让警局抓走在在拘留室拘押,拘押期间又打架斗殴死了,养子下乡收粮食半路被人讹诈发生殴打,也不明不白地死了。
我自己酒醉了醒来发现在赌场里,自己还欠下赌债打有欠条,作坊都抵押给赌场了。我一无所有了,呵、呵、呵,我,辛苦一生,一无所有了!”
老人又躺倒在麻袋堆里,继续絮叨着:“我的家人没有了,我的养子也死了,我的徒弟也死了,我的酒坊也没有了,啥都没有了……”
李一帆掀开身边酒缸的盖子,在酒缸里打一点酒,尝一下味道真的醇香绵柔、回味无穷!
问道:“老人家,我是安平县的人,你到我们那里去帮我们教两个徒弟酿酒,我让徒弟给你养老送终,你看行不行?”
老人也不回答,只是在念叨:“我啥都没有了,家人没有了,养子没有了,徒弟没有了………”
李一帆说道:“老人家,我再一次说一遍,我十天半月左右就来接你,我准备建一个酿酒作坊,给你找两个新徒弟,你教徒弟酿酒,徒弟保证给你养老送终,好不好?”
老人眼睛有一点短时间的眼神闪烁,很快又失去了光彩,继续念叨着:“我的作坊没有了,我徒弟没有了,我养子没有了………”
李一帆走出酿酒作坊,在附近找人打听,酿酒作坊的养子和徒弟到底是咋回事!
开始没有人敢说什么,最后遇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才打听出来惊天的事情真相!
这位老人原来和周伶康是发小,和外号酒迷糊的周伶康,那可是自小撒尿和泥的朋友,对周伶康家里的一切都一清二楚。
原来酒迷糊的养子周福来,二十二三岁了,原来是大街上的流浪儿,七八岁时乞讨时遇到周伶康被看重收养,培养长大后聪明伶俐性格开朗,已经能帮助周伶康经营烧酒作坊。
去年秋天,周福来和妻子一起,下乡收高粱和苞米,在回来的路上,半路因为让路和人争执,最后打架死在半路上,周福来的妻子也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报警后是大案队长李二毛去处理的,说是半路上和人发生车辆碰撞导致争执,最后发生殴斗,周福来负主要责任,妻子是害怕担责逃走了,最后案件不了了之。
周伶康的徒弟李春天是亲戚家邻居的孤儿,自小衣食无助才跟着周伶康学习酿酒技术,今年春天,西关赵小河和两个街溜子来酒坊买酒,因为多少发生口角,最后发生互殴,被呼兰县治安大队李大发队长抓去拘留所,在拘留期间,和一起拘留的人发生殴斗,李春天自己碰墙自杀。
周伶康这是被人盯上烧酒作坊了,怀璧其罪,没有办法的事情呀!
李一帆离开呼兰县城,到呼兰县南关大车店,套上马匹,赶着大车,慢慢地往哈尔市走去!
赶着马车的李一帆,一直在考虑“怀璧其罪”这个成语!
虞公是春秋时代虞国的国君,他有个弟弟叫虞叔。有一天,虞公听说弟弟虞叔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便带着随从来到虞叔家。“听说弟弟得到一块宝玉,哥哥特地前来祝贺!”虞公一进门就直奔主题,笑盈盈地对虞叔说,“不知弟弟能不能拿出宝玉,让哥哥也欣赏欣赏呀?”当国君的哥哥要看看宝玉,虞叔怎么敢不答应呢?他赶紧走进卧室,小心翼翼地捧出装有宝玉的盒子,呈到虞公面前。
虞公把宝玉拿在手上细细观赏,不时地赞叹道:“真是美玉啊!”看着虞公垂涎三尺的样子,虞叔心里直打鼓,生怕虞公向自己索要宝玉。果然,虞公看完宝玉后,就挤出一脸笑容对虞叔说:“弟弟啊,哥哥还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宝玉,你能不能把它借给我欣赏几天啊?”虞公说是借几天,其实就是想把宝玉据为己有。
虞叔非常为难,支支吾吾地说:“这块宝玉我也是刚得到不久,所以……我想……”虞公见虞叔不肯献出宝玉,非常生气,站起身就走了。虞公走后,虞叔就后悔了。他想:“俗话说得好,一个人本来没有罪,但如果他藏有价值连城的宝玉,就会招来祸害。虞公向我索要宝玉,我又何必贪留这块宝玉而招来祸害呢?”虞叔越想越怕,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宝玉去献给了虞公。献出宝玉后,虞叔以为这下可以过上清静日子了,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不料,虞公得到宝玉后仍不满足,又派人来找虞叔,说听说虞叔还有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希望虞叔能把宝剑也献给他。
虞叔听了气愤不已,对身边的人说:“虞公的索取没有停止的时候,因为他不知满足。他这样贪得无厌,即使我毫无原则地把自己所有的财宝都送给他,也不可能满足他。一旦满足不了他,他肯定就会加害于我。与其等到祸事临头,倒不如先发制人,保护自己。”
于是,虞叔趁虞公不备,起兵攻打虞公。虞公被虞叔打败后,逃到了共池避难。
这就是历史上“怀璧其罪”的故事!
。。。。。。
期待推荐收藏,作者衷心感谢惠顾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