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地原来也是个做航天的公司,规模挺大,这是中国方面的业务区。只是竞争力太强,就关停了这边的工厂,以便开源节流。所以他们留下了许多设备,现在都是这三个人的,或许会有不少的帮助。
逛了逛,吃了个午饭,也睡了午觉,吃饱喝足直接开干,又不知从何做起。首先,火箭要自研,飞行器要自研。然后,火箭飞行器要十分坚固,需要开发出全新的材料。
至于材料,是他们最难解决的问题,第一步,也就在这里卡住了。
不久,在余光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现在火箭上正在使用的钨和钛是十分不错的选择,只是如果需要去更远的地方,他们还不够坚固。
“但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材料了啊。”
实则不然,一个物质的密度可以改变,而目前人类当然还没有找到物质密度的极限到底是什么,我们只需要将材料进行融化再进行压缩冷却就可以将这种材料变得十分坚硬。
放在实际,如果在钨融化时加入钢材料,就可以形成钨钢,这时候再进行压缩,也许就是他们心目中想要的结果。
那天晚上,就在他们将这篇场地完全装修好之后的那一天晚上,余光终于想通了这一点,第二天,他们造出了第一克这类物质,起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就叫麟钨好了,很吉祥的名字。
至于发动机方面的技术,是徐瑾的专场,这是毋庸置疑的。火箭方面,一定要大、坚固、快速、可靠,最后的构思基本上一级发动机是固体发动机,可以找国家购买,没什么技术含量。
二级发动机是偏二甲丙四氧化二氮的液体发动机,最后的三级发动机是液氧煤油发动机。
对于他们来说,火箭并不是计划当中最艰难的部分,最艰难的是可以去往外星球的飞行器的制造。
材料看定不会改变,但发动机在当今来看并没有一个合适的配方可以用于这样的飞行器。
他们想出了一个整体的构想。对于现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成熟,完全可以将一个可控核聚变的装置做到一个相对小巧可以直接用大型火箭发射升空不用组装的程度。
在运行过程中,可控核聚变发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分解为等离子和电离子两个部分,分别进行加速,最后碰撞到一起产生巨大的能量,以推动航天器的前进。
他们用计算机算了好几天算出来,这套发动机构想可以将飞行器的速度达到恐怖的五分之一光速的水平,这是这个时代不可能存在的,但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在发射飞行器之前,需要一个卫星可以去遥远的深空进行探路。在几年前,一家美国公司依靠光传热的特性将一张装有相机的“纸片”以六分之一光速的速度飞向了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拍了张照片,这套创新,他们也许可以进行采用,将是探测卫星的突破口。
更早一些的时候…
“先生,可以准备发射了。”
“好,只是这次不是他孤身一人的战斗了。”
这是美国 NASA航天发射中心的谈话,正在几十公里外的发射台上放置着的,是即将发射的旅行者三号。
这不是单个的计划,旅行者三号是一个拥有千万级深空探测卫星的整体航天计划,目的当然是为了十号基地计划。
这位先生,正是原来的民营航天公司老板博卡尔·布伦特,我想您应该还记得这么一个人。这次任务的目的与余光他们的目标一模一样,就看谁是更快的那个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