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的大部分资产都在冯燕名下,譬如房产和存折账户,可实际上取钱用钱的时候,大多数情况还是周知春说了算。
什么时候冯燕一个人说了算呢?买菜、水电费和一些日常生活杂项开销,再有周敏的一些学习生活开销。
周敏高中时,有一天冯燕和周知春大吵一架。冯燕气得在周敏房间里住了一个多星期。期间,冯燕时不时叹气,时不时和周敏说“以后等你长大成家,我就去给你带孩子”,或者更直接点“我以后和你住”,有时候又会产生疑问“你以后会养我吧”……
从周敏记事起,父母吵架,似乎受伤失望的都是冯燕,因为她总是委屈得痛哭流涕,而周知春不是大喊大叫就是摔盆扔碗——周知春非常有分寸,不会扔贵重东西,毕竟砸坏了还得自己花钱再买,再者那个时候除了彩电,家里也没什么特别值钱的东西,犯不上因为要表达不满而做出伤害自己一大笔金钱的事儿。
彼时年龄小,给父母养老这件事还没有进入到周敏脑子里,倒是周知春和冯燕每次吵架,她都会问自己一遍“万一父母那什么真离婚……她要跟谁过”。
当时的周敏,想着多数时候是周知春不讲道理挑事儿,所以她要站在道理那一边,再者身为弱势群体,冯燕可能更需要她。
可是渐渐的,周敏发现女性的弱势可能来自于一种与生俱来的“忧虑”,还伴随着一点“畏惧”。原来不止是未成年人缺乏安全感,成年人也一样,一样因为许多的“不确定”而害怕前行。
在冯燕多次试探和周敏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和冯燕说,等她长大后买两套相邻的房子,她自己一套,冯燕一套。冯燕对这个答案并不算满意,但也勉强能接受,总比和周知春在无数的争吵中度过要好得多。
因为周敏说长大后要自己买房子,冯燕偷偷地和周敏说,到时候她用她的私房钱赞助她。周敏很吃惊,她以为只有男的会藏私房钱。她不知道没有工作收入的冯燕是怎么攒钱的,冯燕日常可控的财政范围就那么大。
上大学后,因为周知春生意上出状况,有那么一段时间家里非常拮据,甚至影响到周敏每月的生活费。在压缩生活费后,冯燕一次性给了周敏一学期的生活费,让她自己省着用。
那笔钱对当时的周敏来说不算少,可分配到每个月,对比其他同学来说,可能刚刚够一日两餐。那段时间,周敏的早餐是一个千层饼,午晚餐都是二两米饭加两个素菜。她说夏天热没什么胃口。
后来周敏得知,那是冯燕从自己私房钱的存折上取的——每天买菜后余下的几块,去超市买东西剩的十几块,年节里周知春给的红包,零零碎碎地攒了很多年,当时也不过五位数。
对于冯燕来说,那不是私房钱,是希望金,是生活银行付给她的利息。每当周知春和她吵架或者做了什么让她不开心的事,她就会整理整理去银行存一点钱,存给未来的自己,试图让自己少一点忧虑。
那个时候,周敏还不能体会冯燕说的话。直到第一次和陈居安闹别扭,才明白人在得到后又要面对失去陷入“困境”时的心情。
虽然彼时两人还在上学,没有经济独立,也没有共同财产,周敏也开始学着冯燕专门开设一个账户存钱,只不过对她来说既不是私房钱也不是希望金,而是失望金。
陈居安知道后,问周敏什么是失望金,周敏说就是字面的意思。当时周敏想等存到一定数额就分开——具体数额是多少她没想好,她想存到某个数字可能心里自然就会有答案,到时候虽然失恋,但有一笔可以动用的“经济补偿”,应该不会那么难过。
为了让周敏消气,也为了警醒自己,陈居安也去开了一个账户——特意让周敏设密码,只有周敏知道的密码,陈居安每月定期往里面存一笔钱,数额在工作后逐步递增,他管这叫做“升级基金”。
如果陈居安让周敏不开心失望,周敏可以从里面转走一笔钱,赚多少由周敏决定,如果周敏没有转,存款会一直增加,到一定数额达到“升级”标准,他们可以用这笔钱旅行、买房子或结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