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你个老六
尘归尘,土归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但能看的开的人少之又少,江成要是没有钱,也不会有这样的感慨。
其实这是一种摆烂的心态,以前江成娶不到老婆开滴滴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状态,想着一个人过也好,有钱及时行乐,没钱就摆烂。
小病有钱就治,没钱就抗,大病爱咋地就咋地。只要没有子女,也没什么好牵挂的。
真正当牛马的人,其实大多是为了子女,有情感寄托。
但江成有钱,心态自然也不一样,没有压力,每天想的是日子如何过的舒坦快乐。
在男女关系方面,也就是作风问题,江成要是没有子女,可能会因为周灵莹还年轻漂亮坚守着。
再过十年二十年,生活淡如水,江成不一定守的住底线。就算是现在,江成还在贪图新鲜,有个小老婆。
但有了女儿,江成是自己的名声不好,女儿长大了不好做人。在这个年代别说做那些不要脸的事情了,就算是一个离婚的父母,子女都会被人说。
刘莲的后事,江成出了不少钱财。入葬的时候,办了好几桌,一些江家那边的堂亲来帮忙总要招待。
反正是江成这边光钱就了上百块,还不算出的东西和肉,最后就是江长河那边得到了一床旧被子和两个凳子。
钱主要是在棺材上面,这年头一口棺材不便宜,最差材料的都要五十块左右,对于农村人来说这不是小数目。
很多没钱的农村人过世,没棺材的也很正常,铺一个草席,最后包裹一下埋了就了事。
也有一些是族群人数多的人,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辈去世了,下面的晚辈共同凑钱承包后事。
还有一些老人,会自己攒棺材本,到了大概的岁数,一年存点钱,然后是在活着的时候,就真的买一口棺材放家里。
有棺材在家里,那些老人反而心安。但年轻人看见家里放棺材,会瘆得慌。而家里放棺材的老人,一般是年轻人没跟他们一起居住的。
周灵莹是在老人去世第四天吃了席就先带女儿回去的,江成在老家差不多是待了一个星期。姑姑江小溪在事情办理完后,还差点跟大伯江大海那边闹翻。
因为江长河也才分到一床旧被子和两个凳子,姑姑江小溪那边直接是啥也没分到。而刘莲的后事,虽然江小溪没出什么钱,但忙前忙后出力不少。
虽然江小溪也知道这年头大家能吃饱饭就不错了,父母有什么东西也是留给儿子的。可她觉得哪怕不分娘的什么东西,就江成探望的时候,给的水果,奶粉什么的。
还有办席的时候,农村人哪有什么肉。没江成出力,就算办席,农村弄八个菜恐怕六个是素的,剩余两个也可能是半荤。
可办白事宴席,江长河为了尽最后一次孝心,弄的场面点。江成也依了他爹这次,在守灵的第三天,江成开车‘离开’了半天,回来是直接搞了半扇猪肉过来。
江小溪到最后是连菜都没打包到,剩菜和没有用掉的食材,全部被江大海的儿子女儿瓜分了。
江大海那边的子女倒是客气的询问江长河要不要打包些回去,江长河没有要多少。至于江小溪,按照江大海的说法就是嫁出去的人,老娘办后事,也只要她出力没出钱的,分她东西做啥。
关键是剩菜也没多少,就这个年代,肉骨头啃得狗都会嫌弃,哪有什么剩。还不是请人做饭的时候,多弄了一些留在厨房里根本就没端上去。食材也会有一些剩,但也不会太多。
江成是不管那些,反正是事情处理好后,他回昌城了。而江昭昭也刚好开学了,周灵莹给她买了书包。
这个年代书包也有这个年代的特色,单肩的军绿色帆布书包。当然了,这种书包也不是谁都用的起的,家庭条件不好的,都是家里人自己用粗布缝制的书包。
江成看到女儿背书包的样子,还专门拿照相机给拍了照片。
这个年代的学生,单肩包就够了,小学总共就四本课本,数学,语文,思想品德和自然。在城里也有体育,音乐和美术课,但不需要课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