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笑了笑,诺贝尔奖是《迷惘》的事情没想到这些编辑都还记得,但他对于这件事情的把握非常高。
哪怕因为蝴蝶效应产生了一点波动,《迷惘》没有拿诺贝尔文学奖,但他的损失也不是特别的大。
“当然算数了,不仅如此我还可以加赌注。”李卫国取出刚写好没多久的《文化苦旅》的稿子放在桌上,同时抽出一支钢笔开始写起了序言。
“好。”众位编辑已经开始审稿了,就没有再继续闲聊,分别开始忙各自的事情。
【我胆小如鼠的销量尚可,现在已经准备印第二版,也有不少感慨,我在序言上面讲一讲我这段时间一直以来的写作历程】
【我不同鲁迅同志郭沫若同志几位前辈一样,我对写作理想一开始没有那么崇高,只是想要改善一下我家里面的环境能够天天吃上几块肉,当然我这种条件我也不算太差,只是我的精神上面承受不了太多的苦难而已】
【再然后的目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文字,在全国的范围内找到能和自己共鸣的人,顺便再为这个社会提供一点价值】
【我有的时候一直在想我们知青既然掌握了那么多的社会资源,那为什么不替那些还没有那么好的同志发声?我一直认为这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之一】
【2月15号《北平文艺》李卫国】
李卫国的这篇序言算得上是接近于纯原创的,虽然说参考了一些大作家的序言将那种写作手法进行运用,但是绝大部分还是自己的文字也算是纯原创文章的开端。
“卫国同志我感觉你家里面条件尚可,应该是之前出了什么变故吧,不然怎么有流行过这么多地方的经历写的就跟真的似的!”周淮菇忍不住说道。
周淮菇现在还没有李卫国提供的《文化苦旅》的稿子看完,主要是他文章里面的种种细节,让他好像真正去的那个地方一样。
这种感觉就好像他上一秒还在浙省的江南小镇里面闲逛看着那里的风景下,下一秒就能够看到冬天的腊梅在医院旁边绽放。
在看完一页以后在翻到下一页的时候腊梅又很快的凋零,换成了莫高窟的美景,同时还有一个人在耳边跟你讲的历史人物的故事,这些肯定不是光看小说就能够达到的。
一定是有过长时间的旅游经历,在这年头能够旅游的人,而且还是这么多的地方,大半个华国都给他旅游过去。
背景肯定不一般首先的第一难点就是招待信,其次就是旅途上面的各种差旅费,火车费和车上面的饭盒就是一笔巨款。
反正说什么也跟这穷沾不上边,该不会背后的人有在一些官方部门任职,家里人跑到港岛那边去做个体户吧?
不然根本没法解释。
单纯有钱也不行,单纯有权也说不通。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