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在紧张而又沉稳的操持下,训练有素的京营骑卫们很快便完成了第三轮齐射,使得阵中的硝烟愈发浓郁。
相比较之下,隶属于祖大寿麾下,平日里驻扎在广宁,少有实战经验的"辽东铁骑"们倒是表现的令人大失所望,仅有不到五成的士卒们顶住压力,完成了第三轮射击。
余下的士卒们纷纷受不了扑面而来的压力,自喉咙深处发出一声低吼过后,便拍马扬鞭,主动迎了上去。
尽管这些"辽东铁骑"的甲胄也算精良,但在仓促之间却是难以应付携带着巨大冲击力而来的建奴,几个照面的功夫便是在惨叫声中坠落。
好在仗着身旁袍泽人多势众,兼之涌到阵前的建奴们被族人溅起的血污和硝烟遮挡了视线,无法第一时间"补刀",导致这些跌落于马下的骑兵们还能手脚并用的爬回己方军阵,不至于惨死在袍泽的马蹄下。
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辽东铁骑血气上涌,激起了心底的血性并逐渐适应了战场的节奏,在过去数年一直在辽东战场无往而不利的建奴们倒是陷入了僵局,只能胡乱与迎面而来的官兵们扭打在一起,完全没有了昔日所向披靡的气势。
...
...
数里外的建奴军阵,望着眼前血腥一片的正面战场,端坐于战马之上的皇太极非但没有露出半点凝重和不安,反倒是微微眯起了眼睛,似是对于现状颇为满意。
通过这些年的交战和了解,他十分清楚疆域广袤的大明虽是富庶,但国内的"骑兵"却极其有限,尤其是能够与他们八旗勇士正面对抗的骑兵,更是少之又少。
如若他没有猜错,此时正在正面战场,与自己麾下奴才们厮杀的骑兵们,估计便是明国内部硕果仅存的"精锐"了。
倘若今日能够将这些胆敢孤军深入的官兵们尽数留在此地,自己纵使将麾下的奴才们尽数拼光,也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毕竟没有了这些骑兵,官兵们便再没有主动进犯他们大金的底气,而他们大金也能间接赢回这辽东战场的主动性。
如若此时有人知晓皇太极的心理活动,必会感叹其凉薄的心性以及异于常人的"胆识"。
毕竟大金内部规矩森严,军权和军功便象征着权势和地位,而皇太极所统率的正白旗,又偏偏是八旗中兵力排在倒数第二位的,仅有十八个牛录,兵力仅有五千余人。
排在倒数第一的,则是昔日"广略贝勒"褚英的长子,作为老汗努尔哈赤嫡长孙杜度率领的镶白旗,兵力为十五个牛录。
好在皇太极不同于他那些眼高于顶的兄长,平日里对于国内地位极其低下的"汉军们"向来亲和,故此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不少早早投靠他们大金的降军或者蒙古流民,编入了麾下的正白旗,并且一并带到了抚顺。
"四贝勒,这些官兵们倒是有些本事.."
正当皇太极凝神观望着场中局势的时候,一道有些桀骜的声音突然于耳畔旁响起。
下意识的侧身看去,说话之人正是镶蓝旗的副都统,被阿敏视为心腹死忠的牛古力。
"确实不容小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