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之隔的商贸大楼侧门,立着一个不大的指示牌。
电影《楼》全国海选,试镜现场请上三层。
剧组临时租借的场地,只有一个大厅。随意搬了一排凳子作等候室,叫到号码牌的就提前进到小房间候场。
和隔壁东柠的人满为患相比,这里显得相对冷清。
毕竟少有圈外人会关注这样一个没什么名气,资金也不充足的小剧组。
但等候室里坐着的这些人,看妆容和打扮,拿着剧本试演的状态,大部分都是专业的演员。
甚至有几位在影视圈小有名气的,带着经纪人和助理一起过来。
周晏填了报名表,拿了号码牌和剧本找位置坐下。
坐在她对面姑娘正拉着旁人问:“怎么还带了造型师?这么正式的吗?”
“那是胡宛,去年那部电影的女三,出演男主青梅的那个。”
“啊?这不就是个不知名的小剧组吗?怎么连她都来参加试镜...”
那姑娘惊讶地瞪大了双眼,意识到自己没控制住声音之后,有些尴尬地解释道:“我是从隔壁东柠海选来的...恰好注意到这里,过来碰碰运气。”
“因为导演是凌辛云啊,金阁奖最佳新锐导演。”
凌辛云是非科班出生的导演,十几二十岁时做过自由摄影师,拍过各种类型的纪录片。
十年前她的首部电影《街巷》问世,一举入围当年最佳影片奖。
影片是现实主义题材的文艺片,故事平淡晦涩。艺术价值高,但受众少,院线拍片上座率更是低到离谱。
因而这部电影连同“凌辛云”这个名字,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照理说凌辛云虽然名气不大,但业内认可度不低,她的剧本应当不缺乏资深的演员竞争。
之所以沦落到今天试镜这般“惨淡”。
一方面她本人的脾气固执古怪,对电影细节把控要求极高,且不接受任何投资方的指点干预,因此少有资本愿意同她合作。
另一方面是这个剧本筹备八年,前期投入大,拍摄准备时间极长。且因为女二演员迟迟没定下来一再搁置。
为数本就不多的资方相继撤资,外界也开始传言:同之前的片子跨度太大,凌幸云根本拍不了这种悬疑类型的影片。
这些是昨天夜里,周晏偶然读到这个剧本后了解的情况。
她打开剧本认真翻看起来。
线下试镜拿到的剧本并不比网络上详尽许多,只是完整故事里几个微小的片段,用以简单了解人物经历、性格。
故事背景在三四十年前。破败昏暗的小楼里,两姐妹相依为命长大。
主线是女主时镜追查一起毫无头绪的连环凶杀案。
和这个房间里所有人一样,周晏来试镜的角色,正是这部电影的女二——女主的妹妹时月。
一个童年悲惨,身体残疾羸弱的姑娘。
时月很小的时候受到侵害,右腿截肢,生活不能自理。有关她最多的场景,就是坐在小楼的窗台边,拉着小提琴等姐姐回家。
试镜要求只有几句简短的话:时月想去拿搁置在几米外窗台上的小提琴,轮椅却出现了故障散架。
请试镜者自由发挥。
看似并不困难,没有强烈冲突,没有规定台词和动作。
实际上要求极高,需要很强的角色把控能力,对情绪和微表情的控制。
周晏没干过这一行,记忆里当练习生的这几年,还有读那些指导书,都只让她学到过一些简单的表演技巧。
但上辈子见识过的人和事多了,加之会点推算命理的术数,对人性和命运的理解更透彻些。
她能透过剧本琐碎的片段,看见真实的时月。
一个藏在至纯至善的躯壳里,完整复杂的灵魂。
这大概也是凌辛云最想要的。
“36号选手。”
听到自己的号码牌,周晏起身进到小房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