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饥饿游戏》和《移动迷宫》也是一样的。所以,李伯桦之前才会想用《孤岛惊魂》来开局,因为这样后面的剧本出处就好解释了,免得别人质疑。

对于这个剧本,成片上映之后,李伯桦可以想象来自于现实的评价:现实主义题材的爱好者会批评它只追求单纯的感官刺激;单纯追求娱乐主题的人又会说它里面夹带了太多爱情、亲情和人性的私货;喜欢文艺的人觉得它太过商业化;玩商业路线的又会说人没死完不够极端无法挑动神经;喜欢抠细节的人会挑剔剧情人物面对丧尸时的表现;不抠细节的未必不会说这部电影没有体现精神文明。

但是,如果是合拍电影,把故事背景设置在国外,那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把整部影片的定位搞清楚了,再考虑剧本里面的角色归属,才有意义。虽然这个项目李伯桦既不打执导,也不打算主控,但是作为项目策划和投资人,该争取的角色还是要争取的。

比如说盛京和尚华这两个角色或许是要交出去的。

盛京是一位怀孕的妇女,与丈夫尚华同行。她性格坚强,善良,对周围的人充满同情心。在电影中,她与石宇和秀安一起努力求生,并在最后成为了幸存者之一。尚华是一名摔跤手,盛京的丈夫。他体格强壮,勇敢,保护妻子和同行的其他人。在一次保护他人的过程中壮烈牺牲,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无私。

说到强壮的摔跤手,姜导倒是挺合适的,但是这两位总不能再把姜导和姜导的朋友拉过来凑数吧,别人他又不认识,李伯桦不是主控方,指定这两个角色也不合理啊,最多建议公开试镜。

接下来的石宇和秀安是一对父女,是剧本里的主要角色,他们俩算是次要角色。在逃亡过程中,石宇逐渐展现出了勇敢和自我牺牲的一面,最终为了保护女儿和盛京而被感染,选择自我牺牲。

这两个角色可以争取一下,如果在剧本里把父亲改成四十岁的中年男人,对应的女儿秀安年龄大概是高中阶段,这样的话秀安就可以考虑样小米或者刘西西。父亲这个角色对于李伯桦而言可有可无。

而这样的话,父女之间的矛盾更自然一些,同样女儿借着跟同学出去旅行的机会与母亲见面也顺理成章。至于说剧本里需要一个小女孩儿的角色作为某种意义的象征,可以安排成在列车上父母被袭击的孤女——即便如此,依然幸存。象征的意义更浓一些。

金常务是电影中的反派角色,一个自私的公司常务。在逃亡过程中,他多次牺牲他人以自保,包括将他人推向丧尸以争取逃生时间。他的行为激起了观众极大的愤怒,最终他也因自己的自私而遭到丧尸的攻击。

对于这个角色,李伯桦完全没有兴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