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四周,夜色已深,军帐内一切井然有序,厨架与桌案上堆满了整齐的公文竹简。吕布低头,发现自己身着一袭洁白的文士长袍,这一切如此熟悉,仿佛回到了在丁原麾下担任主簿的时光。
“来人!”吕布高声呼唤。
一名小兵应声而入,见到吕布醒来,连忙拱手行礼:“主簿,您终于醒了。”
吕布心中有了答案,但仍需确认时间地点,于是再次询问:“此处何地?今夕何年何月?”
小兵恭敬回答:“回主簿,此地乃洛阳,时间正值光熹元年八月二十八。”
光熹,刘辩的年号,这让吕布心头一震——今日,正是他刺杀丁原投奔董卓的关键时刻。然而,见小兵神色如常,他推测丁原尚未遭遇不测。
此刻,洛阳风云变幻,大将军何进遭宦官所害,其部众为复仇血洗皇宫,宦官与外戚势力双双覆灭,留下年幼的皇帝与孤苦的太后,大汉的至高权利仿佛待摘的果实,引人垂涎。
董卓抢先一步控制皇帝与太后,并提出废刘辩立刘协之议,遭丁原坚决反对。
两军对峙,势均力敌,而董卓则因时间紧迫,急欲寻破局之法。
董卓的部将李肃献策,愿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吕布归降。董卓闻之大喜,即刻安排李肃前往劝降。
一时间,吕布成为了决定大汉命运的关键人物。
确定眼前的形势后,吕布又问:“今日可有李肃来访?”
小兵摇头否认,吕布心中稍安,意识到重生的时机恰到好处,是时候规划新的未来了。
带着前世的记忆与教训,吕布誓要洗心革面,不仅要做回那个威震天下的“人中吕布”,更要成为一位忠肝义胆的忠臣,助小皇帝刘协稳固皇权,重振汉室。
然而,前路并不好走。董卓欲立刘协为帝,而吕布重生的目的正是为了报答刘协之恩,这意味着他必须投入董卓麾下。
但丁原对他有知遇之恩,且极为信任,他实难下手。
两难之间,吕布烦躁不已,最终决定主动出击,先找丁原坦诚相告,寻求两全之策。
他猛地一拍大腿,下定决心:“不等李肃,我这就去找丁原!”
中军大帐内,身形魁梧、须发斑白的老将军丁原,见吕布步入,脸上顿时绽放出喜悦的笑容,他手中轻抚一卷竹简,激动地说道:“奉先,你瞧,这是陛下亲授我为执金吾的诏书,实乃我辈武将之大幸。”
时隔多年再见丁原,就这么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神态依然亲切。吕布心中百感交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吕布知道,丁原刚由骑都尉升迁为执金吾,掌管洛阳城内防务,此时正在兴头上,想要说服他恐怕很难。
丁原并未察觉到吕布的异常,接着说:“董卓那贼子竟欲改立天子,此等行为,实属叛逆。眼下正是我们武人建功立业之时。”
丁原眉飞色舞地规划着未来:“待我等除去董卓,我若为大将军,定让你位列九卿,共扶这大汉江山。”
吕布沉声摇头,缓缓说道:“将军,此事背后或暗藏玄机。袁绍怂恿何进诛杀宦官,再引导董卓与您进京,此举或意在借刀杀人,让外戚与宦官两股势力自相残杀。”
“当前,董卓谋逆,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袁绍与其弟袁术,手握重兵却逃出洛阳,而何进的旧部与皇家禁军则纷纷倒向董卓。这究竟是董卓摆脱了袁氏的控制,还是袁氏在暗中布局,我们不得而知。朝廷百官大多选择明哲保身,唯有将军您,坚守正义,誓与董卓抗争到底。然而,将军您目前的兵力,仅凭三千并州铁骑与七百禁军,恐怕难以与董卓的势力相抗衡。”
丁原听后,神色依旧坚定:“我丁原受何进知遇之恩,此恩此情,我誓死不忘。太后乃何进之妹,陛下乃其外甥,我必全力保护他们。”
吕布深知丁原的忠诚与决心,但他更担心的是那些无辜的将士。他叹息道:“将军,我们或已被人当作棋子。若我们与董卓两败俱伤,谁又来保护这大汉江山?那三千并州儿郎的性命又该如何?”
丁原闻言,愤怒地反驳:“吕布,你食大汉俸禄,当思忠君报国,如此国家危难之际,我并州儿郎何惜一死。你无需再劝!”
吕布见状,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丁原的固执与忠诚,但是这样的决定只会让自己的并州兵马白白牺牲,对于大汉社稷没有丝毫益处。
吕布做为武人,不惜一死,但是要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不是当成别人的棋子。
丁原心如铁石,誓死保卫少帝,不能为言语所动,前世吕布只能杀死丁原。
但是这次吕布不想重蹈覆辙,他沉思良久,突然心生一计,决定以大局为重,编一个谎言来引导丁原。
“将军,您忠于的究竟是何进一人,还是整个大汉的百姓与未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