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太尉府。
旭之、桓述再次在齐府公开比试书法决定齐文娟夫婿人选。
一时间群贤毕至,共享盛会。
桓述先写完,被请来品评的两位先生皆赞,笔力刚劲,妙趣很生。
此时,赵旭之仍气定神闲的专心运笔。谢安民见桓述仍珍而重之的从桌上拿起放回到身侧,对身旁的赵皓之耳语交代了几句。
赵皓之听明白后,笑着起身通过丫鬟和小娟通了气后,来到桓述身旁,说道:“听说你在泰山结识了良师益友啊。”
桓述笑着点点头,开心地向他展示了身侧的宝剑,嘴里说道:“这就是那位贾公子赠我的佩剑。我们已经结成生死之交了。”
赵旭之道:“你不想再见见他。”
桓述急切得说道:“他来了?”
不等回答,立马四下张望,却不见贾公子的身影。
于是忙问道:“他在哪?”
赵旭之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走我带你去见她。”
桓述忙道:“好!”
赵皓之便拉着他的手腕,把他带到了后花园。
这时齐小娟已经在等着他们了。
赵皓之说道:“桓述兄,贾公子就在里面。”
桓述忙道好,便迫不及待得往前走去。
齐小娟调皮得喊道:“贾公子,客人给你请来了。”
这时桓述看走出来的是一个女子,不由得回首疑惑得望向赵皓之,齐文娟二人。
二人催道:“进去啊!”
说完,便自顾自走了。
桓述看向那女子,发现甚是眼熟,细细一瞧眉眼,和自己惺惺相惜心心念念的贾公子,除了发髻、服饰,其他的完全一样。突然灵光一闪,心中想道:“原来是假公子,真假的假。”连忙欣喜得大步走上前去。
这时,厅堂中赵旭之的字也已书写完毕。
众人无不交口称赞。
有人赞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有人赞道:“真乃神品!老夫活到偌大年纪,尚未见过如此书法。”
还有人赞道:“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避居在帘内的齐文娟听了这些夸奖,既帮旭之欣喜,又放下了少许心事。
这时府门口响起了一声高呼:“长公主驾到。”
齐府众人皆是一惊,起了不好的预感。
与会众人慌忙起身跪迎。
不多时,长公主便摆着仪仗进来坐于上首。
文娟见状,不免面露愁容。
小娟连忙跑去后院通知二姐和桓述。听闻此事,桓述低头望了望手里紧握的玉娟相赠的佩剑,坚定地望着齐玉娟说道:“生死相依!”
齐文娟也和他对望,斩钉截铁地回应道:“不离不弃!”
此时,太尉府前院。
长公主看了看两幅字,问道:“不知结果如何?”
太尉答道:“请长公主裁定。”
长公主道:“我儿的书法乃名师所传,字字皆有所本。”
她又拿起赵旭之的字,评价道:“赵旭之的字,好像有点随心所欲,不见师承。你们以为如何,依我看,我儿桓述的书法诗文要比赵旭之的略胜一筹啊!”
听她明显偏袒她儿子,正在屋内听着外面动静的齐文娟不由有些生气。
这时,桓述回了来,连忙奔了过来,路过桓述身旁的时候,招呼他出来拉着他的手一起上前见礼。
他跪下后道:“孩儿,拜见母亲。这位就是赵旭公子。”
赵旭之也跪下见礼。
长公主见他二人关系亲近。笑着说道:“罢了。”让他们起身说话。
这次她改变了说辞道:“你们的书法,我都看过了。旭之,你的书法确实矫若游龙,翩若惊鸿。只是过于标新立异。”
旁边陪坐的一个博学的宗室老者说道:“长公主言之有理,我看旭之公子的字,好就好在标新立异,有所创新,这正是旭之的一大长进。”
长公主的脸色变得不是很好看。
宗室老者望向一旁的老夫子,老夫子评价道:“旭之公子的字,似乎自成一体,老朽以为,这正是他的独到之处。”
听到两位长者,不畏权贵,仗义执言。屋里的文娟和庾夫人相视一笑
长公主道:“什么得道之处,前人有这种书法吗?”
赵旭之上前作揖,不卑不亢的说道:“启禀南陵长公主,恕旭之直言。”
长公主嗯了一声。
赵旭之挺起胸膛,平静得说道:“我不恨无前人书法,前人却应恨无我书法。”
听他此言,齐文娟对他的气度和自信,很是钦佩。
长公主有些责备地说道:“旭之,你目无古人,无视先辈,你还自封为江南无双,哈哈哈哈。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