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财政的问题,崇祯皇帝再次将目光投向了粮食问题。

汉人的人口多是好事,但是这也意味着要吃饭的人多,特别是在灾荒的年份。

为了解决汉人吃饭难的问题,崇祯皇帝在点出了【河套或战争】之后,就能在解锁的分支国策里面点出来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项国策。

所谓海水稻,并非字面上在海水种植的稻子,而是一种生长在盐碱地的特殊水稻,盐碱地被称为“不毛之地”,很多植物无法在其中生存,但海水稻却能在其中茁壮成长。

海水稻不挑土地,可在盐碱地中生长,同时也不需要额外施肥和打农药,是一种天然绿色粮食。

盐碱地因大量积存盐分,长期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被称为“白色污染”。

海水稻的出现,使这些原本无法利用的盐碱土地,也能种植出粮食,增加了粮食产量,这对崇祯皇帝维持汉人的粮食安全意义非常重大。

虽然海水稻种植存在一定局限性,它只适宜在盐碱度较高的土壤生长,无法取代普通水稻在一般土壤中的广泛种植,而且这种米饭吃起来的口感堪称“干巴巴”、“像煮了一锅砂子”。

但是可以在原来不能种植粮食的盐碱地上种植粮食,能让原本会饿死的汉人有饭吃,这就是非常好了。

现在可不是风调雨顺的年景,汉人都快要饿死了,有米饭吃就不错了,总比饿死或者吃观音土强得多。

崇祯皇帝现在是在为汉人的生存而战,毕竟现在汉人连活下去都是奢望。

这不是分配是否公平,而是确确实实因为干旱出现了极大的粮食缺口,崇祯皇帝再怎么平均分配,也会有很多人饿死。

团结在一起过穷苦日子的蠢事,崇祯皇帝可不会学这个。

单纯的分配解决不了贫穷和饥饿的问题,但是做大汉人的蛋糕,同时分配好蛋糕,才能让汉人都有饭吃。

崇祯皇帝是要为汉人的利益而战,是要让汉人重新回到世界的巅峰。

所以他一边收复故土让汉人去种地,同时在国内建造天气控制仪,推广高产种子,种植杂交水稻,建造化肥厂等等。

国内的粮食和国外的粮食,只有小孩子才会去做选择。

崇祯皇帝都要!

崇祯皇帝造枪造炮之前,汉人吃不上饭是情有可原的。

崇祯皇帝造了一大堆枪炮,汉人要是还吃不上饭,他的枪炮岂不是就白造了?

正所谓,邻居屯粮,崇祯皇帝屯枪,邻居就是崇祯皇帝的粮仓。

就像东南亚可是好地方,现在已经开发出来的熟地就有三亿多亩(八亿多亩是后来开发出来的,现在都是生地,明末只有三亿多亩熟地),只要开发好了,养活上亿汉人都不是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里在明末没有遭遇到灾荒,或者说灾荒的影响小的可怜!

毕竟东南亚都在沿海区,不缺水蒸气,不比崇祯皇帝那些干旱少雨的内陆。

而水稻是喜湿热的作物,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丰沛,适宜种植水稻,杂交水稻的引种与当地湿热的环境非常契合。

历史上,这里就养活了八九千万种地水平很差的蛮夷,而汉人的种地水平可比他们强多了,养活一亿汉人是非常保守的数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