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立国已近三百年,到如今虽然国土辽阔依旧,臣民不下三万万口,毕竟也是老大之国了。

尤其近代以来,随着西夷诸强远渡重洋叩关,朝廷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不可胜数,终于不可避免地日渐衰落、颓废起来。

朝中有识之士自然不少,每日都在争论着如何重振国势的话题。

比如“开海、禁海”之策,就被他们反复折腾数十年。直到上海开埠后,这才在洋人胁迫下,朝廷特旨了辽东营口、海州夏口两镇缓行禁海之策,允它们与上海的浏庄对开海运。

话说营口也就罢了,那里地处朝廷的龙兴之地,各种生机都被朝堂大佬掌控,万万变不出多少花样出来。夏口镇却只是凹陷在苏鲁省界的海角之地,此前不过一处偏僻渔港,于朝廷自然无足轻重。

当初会允它开埠,也不过想用它稍稍补充一点运河的漕力。然而随着运河淤积,漕运之力日枯,何况朝廷又沿运河设了五处关卡抽税?这漕运的本钱,就足足比往日翻了十倍不止。

所谓商道如水,皆逐利而行。北六省的商贾们贪图海运便宜,于是纷纷涌入夏口镇。前后不过三十几年,就生生就把这处偏僻的海角渔港,堆积成苏北、鲁南第一繁华地方。

“夏口镇乃六省商贾辐辏之地,居民不下一万二千户。其东西迤逦十余里,皆沿清水河北岸而居。”新编的《怀仁县志》如是言。至于夏口镇的民间说法?却要更夸张些:

“咱就不讲北直隶的六省货物过来多寡了,单是算山东一省运来的豆油,若是迟延一日运走的话么?嘿嘿!那个豆油啊,就能把咱们这夏口镇淹没三尺!”

至于夏口镇在哪?你问我,我又问谁去?这个时空明显与作者身处之地不同。唯一相似的地方,大概就是夏口镇临东海而立,与扼守着鹰游峡的白塔埠同为海州府的商贸重镇。

其实开埠前的夏口镇,原名“何坊村”。但它更早的名字,还真是夏正言口中的“夏家寨”。之所以又叫“何坊村”,自是因为当年何家老祖宗入赘夏家,后来又鸠占鹊巢,改回门庭的缘故。

此后的何家就在夏口镇生根两百余年,成为当地的豪门巨户。甚至曾经的何家,就占了夏口镇大半条街的房舍,号称“何半街”。

何家也渐渐包揽了镇上的胥吏差事,而且世代相传。再到夏口镇开埠成立商会时,何家也当仁不让地拿下山主名头。那时的何家子弟,尽显豪强本色,行事十分刚硬,其他人家都要纷纷避让。

因为这层厉害,夏口镇人家就渐渐养成了抱团排外的性格。

比如曹员外,他在夏口镇上经营了大半辈子,各种修桥铺路的善事不知做过多少,但到如今他还是个“外乡人”,也就是不能与闻镇里议事的意思。

说到底,老曹或者真是个不得了的经营好手,比如何家就一度被他算计死死的。但他也终究没能摸透夏口镇的规矩,代价就是他把“外来户”的帽子足足顶了三十年!

夏口镇的人家,别管你在外面多少豪横,回到夏口镇,就要守这镇上的规矩。这曾是何家的规矩,渐渐就成了夏口镇所有人家的规矩。

哪怕何家后来衰败的厉害,这些规矩也未被人更改过。因为守规矩,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规矩”带来的福利,不用睡觉时都要睁着眼睛处处提防。

在夏口镇的人家看来,有个好邻居,好乡俗,可比你的万贯家财重要多了。“君子六德”嘛!所谓“伯禽封鲁,千万买邻”的教诲,早已渗透到夏口镇每户人家的骨子里。

“志延伯统继,顺续妥万奉。”夏口镇的牌坊街,前前后后立起过四座牌坊。当先牌坊立柱上的两行字,更是学童打小就要熟记的启蒙文字。

不然呢?以马家在上海滩码头的威风,就算洋人都要退让三分。安家在海里的手段,更能止小儿夜啼。至于绿林道上提起邱家来,那也从来都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好!”

但他们在这夏口镇上,依然过得十分祥和、谦逊。或者就算心中想要算计点什么,也会十分在意自家羽毛。别要像老曹这样的“外来户”,总喜欢把事情做到绝处,少了许多回旋余地。

因为你根本就没得算计!夏口镇的人家,几乎个个精于生意场的料理。可他们谁又敢说自己就能算透这镇上的人心了?

老曹吗?老曹就是吃亏在人心失算上!

所以?最少从表面看起来,生活在夏口镇的人家,大多秉持“家和万事兴”的古训行事。当然反过来说,也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思。

除了何家那种历来嚣张跋扈的作风外,一般人家在行事上,甚至还要显得缺乏悍勇和刚烈。

或是因为生活没有困顿到绝望,或是因为利益的诱惑不够大,或是源于早年的先祖们都被何家压迫惯了?或者纯粹就是此地先贤的教化之功?

总之,因为生活富足,所以夏口镇的人心就格外显得“柔弱”,这几乎就是个不可理喻的话题。

自然,在夏口镇上,一般也没什么人会真的去关心别人,或者崇尚正义。即使有,那也多半是为了收集“八卦”故事,方便在四邻聚会、吃酒时的胡乱吹牛、嚼舌头。

真要有什么难办事情,或者彼此间生出误会、矛盾,大伙儿也能轻易找到居间说和的人物,约了双方主事人一起去山西会馆里坐下来喝茶谈天。

很少有人愿意真刀真枪地互相怼上,闹腾得不死不休。当然啦,依然是何家例外。

所以在这夏口镇上,就算你平时偶尔得罪了什么人,被你得罪的人也多会故作大度地一笑了之。或者就算被你得罪得狠了些,他们也不过是在暗地里画个圈圈诅咒你。

也许他们还会盼着你走霉运,但他们绝不会为了让你倒霉而明目张胆地付诸行动。比如他们会期盼你在某一天忽然走路不小心,失足掉进河里淹死。

就像前世的宋思德被学霸打落大河那样,悄无声无息地挂掉,不要给别人增添任何麻烦就对了。

当然啦,最好是宋思德被淹死后,还能赶紧从河里爬出来,再找块地方把自己埋了。免得尸首浸泡水中太久,影响他们清晨去河里取水煮茶时,坏了茶汤的味道。

总之,他们需要宋思德不劳他们费神、费力地死去,才会真的高兴。当然,宋思德要是一直不肯掉进河里被淹死,他们也会慢慢把他淡忘,等待诅咒下一个不小心得罪了他们的人。

夏口镇的人都愿意相信,多行不义者必自毙也。苍天饶过谁呐?将来总会有人出来收拾你的。但这个出头收拾你的人,却绝不可能是他们。

所以?假如没有那些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以及流传在外的各种好勇斗狠的传说?夏口镇的民风,其实还算“淳朴”。除了何家被灭门的夜晚,因为这依然是个例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