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再次沉声询问:“据你所知,此事牵涉了哪些具体人物?”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沉重,心中早已洞悉,整个宣大乃至山西行都司的忠诚或许都需打上问号。

然而,他仍需确切的名单,以便让一旁的王阳明逐一记录,待胖子签字画押,形成无懈可击的证据链条。

在人证、物证、口供三者缺一不可的司法原则下,即便是肩负重任的杨一清,亦不敢有丝毫懈怠,以免为后来者留下可乘之机。

胖子此刻已无所隐瞒,全盘托出:“宣大之地,凡百户以上军官,几乎无一不涉,皆因此事分得一杯羹。巡抚衙门、兵备道的重要官员,皆名列其中。至于商界,那些与军队有密切往来的知名商号,亦是利益共同体。更甚者,山西的两位布政使,乃至巡抚、知府等高层官员,亦未能幸免。”

接着胖子将具体的名号一一梳理,王阳明在一旁奋笔疾书,手因震惊而微颤,心中震撼难以言表。

这是从上至下,整个体系的溃烂,几乎无一幸免。难怪近年来,朝廷面对北方鞑虏屡战屡败,如此贪腐之下,何来战力。

他一边记录,一边感喟:多少官员在研习圣贤之道时,都曾诵读“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即便是武将,在王朝的中流砥柱时期,也往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这句箴言定当耳熟能详。然而,为何在现实的利益面前,他们却纷纷背离了自己的信仰与所学?

这种知与行的巨大鸿沟,冲击着王阳明的思想。或许,正是目睹了太多这样的矛盾与背离,历史上的王阳明才在仕途的磨砺中,悟出了“知行合一”的真谛,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力求将所学与所行完美统一。

杨一清示意王阳明详细记录下所有细节,随后命胖子签字画押并按下手印,一切手续严谨无误。待一切尘埃落定,胖子终于鼓起勇气问道:“中丞,您真能信守诺言,保全我的家人吗?”

杨一清目光深邃,直视其眼:“你的财产必将充公,而你自身也难逃法网,不过老夫会尽力让你的家人免受更重刑罚,或许会被流放至两广之地。”

得到这份沉重的承诺后,胖子跪倒在地,向杨一清磕了一个重重的响头,展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坚韧与接受命运的坦然。

或许,他早已预见到自己的结局,能最后前保住家人一线生机,已是莫大的慰藉。

然而,杨一清并未立即采取行动,反而意味深长地看向胖子,缓缓道:“本官既已许下承诺,便不会食言。但你要明白,若你泄露风声,甚至企图携家眷潜逃,这天下之大,也将无你藏身之处。你的每次逃避,都将加倍连累你的家人。你可明白?”

胖子,这位看似粗犷实则心思细腻的汉子,跪在地上,恭敬地回答道:“启禀大老爷,小人深知其中利害。回去后,必会小心安抚同伙,静待中丞的发落。”

杨一清闻言,微微点头,露出一丝赞许之色:“很好,你的这份觉悟,或许能在日后为你争取一线生机。待本官处理完此事,定会为你请功,或许能减轻你的罪责,不至极刑。”

此言一出,胖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神色复杂地离开。

王阳明待胖子离去后,不禁问道:“中丞,我们是否应立即采取行动,捉拿涉案之人?”

杨一清轻摇手中的口供,目光深远:“不可操之过急。北边鞑虏虎视眈眈,涉案如此之多,一旦我们轻举妄动,这些人狗急跳墙,说不定会与北边鞑虏勾结酿成兵祸。

咱们虽有一万京营,可战端一开,百姓何辜?取笔墨来,老夫要即刻上奏陛下,详陈此事,以求圣裁。”

……

宣府离着京城不过四百里的距离,八百里加急,半天就到。

杨一清的信是在入夜时分送到了东宫,朱厚照刚刚在白天勾决了处决刘文泰等人的案卷,心情还挺好。

可杨一清的这份案情汇报到了朱厚照手上后,他的脸色猛然阴沉了下来。

旋即急召兵部尚书刘大夏、户部尚书韩文、司礼监萧敬三个人到了东宫。

此时刚好是刘瑾在东宫值夜,看到朱厚照大半夜还处理紧急事务,着实是有些心疼年幼的朱厚照。

绕过了司礼监跟内阁,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毕竟这么多大事,都要一个年轻人来处理。

也幸好有韩文跟刘大夏以及师傅费宏等股肱帮着出主意,要不然根本没办法应付。

三个人看完了杨一清的奏报后冷汗都流了下来,这么一看整个宣大和山西都是一槽烂。

杨一清这么处理是对的,盲目的抓人,这么多怎么抓?

况且这些人又不是死的,任由你抓,有可能等你去抓人,他们马上就跟北边的蒙古鞑虏联合,再给你搞一次虞台岭大败,那怎么办?

到时候难道还能直接发兵将整个山西和宣大都给踏平?逼的那帮人鱼死网破?

刚刚登基的朱厚照是怎么都不会做这种,往自己脸上抹黑的事。

毕竟,正德年尚未迎来改元,时序方至九月初秋,刘文泰等人正待秋后问斩,正是新朝树立威信的关键时刻。

若此时山西与宣大联合起而抗之,后果不堪设想,不仅掌权与改革之路将步履维艰,更将使天下人耻笑皇帝无力驾驭大局。

朱厚照沉吟片刻后,毅然决然地吩咐道:“即刻选派使者北上,与蒙古鞑虏展开谈判,提议开放张家口为贸易口岸,以此安抚北方,为杨一清在山西的整顿行动赢得时间。此事紧迫,望诸位在两日内给予明确答复。”

韩文与刘大夏闻言,皆感震惊于杨一清在山西举措之猛烈,似有将两地官员一网打尽之势。

而皇帝显然对杨一清之策持支持态度,只是强调需先稳定北方边境。

二人深谙蒙古小王子部落劫掠大明,实乃生存所迫,开放互市不仅可遏制晋商走私之弊,更可稳固后方,为清除山西贪腐、整肃吏治铺平道路。

于是,刘大夏与韩文领命而去,连夜召集各自麾下的青年才俊。

此任务非同小可,不仅因两国间战火未熄,更因百年来恩怨纠葛,积怨甚深。所遣使者或将面临重重危险,甚至可能在谈判未启之时,便遭不测,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