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正经工作,印度人也是拖拖拉拉,怠慢得不行。瓦拉纳西,印度的一座中等城市,在这里曾经有一户人家想盖个新房子,两层楼,每层总面积大概是220平方米。招了一支20个人的建筑队,生生干了五个月才把毛坯房盖出来,加上后续装修,足足花了大半年才算住进去。
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曾说:“我认为,我们已经越过了许多障碍,但仍有许多障碍要跨越。印度是个具有潜力的国家。我们只挖掘了表面的一些潜力。现在,看看我们的问题:我们的体制不珍惜时间,这是印度体制中一个让我很担忧的毛病。”
印度的一座4.94公里的博济比尔桥于2002年开始动工,2018年底才建好,在大桥开通仪式上,现总理莫迪是这么说的:“我可以自豪地说,现政府完全改掉了印度过去的磨蹭文化。”
五、生活方式?引发的节奏缓慢
印度人的日常作息时间比中国人晚两个小时,早晨八九点吃早餐,中午一两点吃午餐,晚上八九点吃晚餐。这种生活方式使得他们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印度员工上班经常迟到,下班却十分积极,往往是还没到下班时间,就已经提前做好了下班准备。
例如,和某位印度朋友约好见面时间,一般对方不会届时前来,多少会迟到一会儿。因此,跟他们打交道或办事情,很多人会感到有些头痛,其实这是因为不了解印度“习俗”而导致的误解。
更有甚者,有人制作了一个"印度时刻表",介绍中印"时间概念"对比:根据时刻表对照比较,印度人说的10分钟,换算成中国的时间观念,大概要2个小时;而如果印度人告诉你需要一个小时,那么极有可能今天都不行了,只能等到明天。
因此,印度人的慢,真是慢到了想拿鞭子抽一下的程度。
六、重视精神生活的民族性格
印度人向来极为重视自身的精神需求,这种对精神层面的执着使得效率在他们的生活观念中并非处于首要的追求地位。他们仿佛与那匆匆忙忙的效率之风绝缘,更倾心于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无论是哲学那深邃的思想世界,还是文学所描绘出的多彩画卷,亦或是灵修书籍中所蕴含的神秘力量,都深深吸引着他们。每每遇到值得分享的时刻,这些充满智慧的书籍便成为他们馈赠给朋友的珍贵礼物,通过这种方式,将内心对于精神追求的热爱传递出去。
在热闹非凡的咖啡馆里,印度人更是展现出他们独特的一面。他们热衷于在此进行激烈而富有深度的辩论,探讨那些看似严肃却与日常生活关联不大的宏大政治话题。这些话题如同璀璨星辰般悬挂在思维的天空中,激发着他们的思考与探索欲。然而,在其他国家的人眼中,这种行为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他们看到的是印度人抱着一种悠然自得、随遇而安的得过且过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仿佛工作的成果如何,对他们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要能够按时领取那份薪资,然后安然无恙地下班回家,就已经满足了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这个被外界视为“佛系”的大国里,效率的确从来都不是人们首先考虑的因素。
许多住在贫民窟的人或下层社会的人群,虽然生活清苦,但是安贫乐道,把希望寄托于精神追求上,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精神追求上,对现实的贫困往往无动于衷,甚至安贫乐道,重视找到心灵皈依。所以,他们不紧不慢、驻足当下、享受生活,喜欢把时间浪费在美好而“无用”的事情上,比如阅读哲学和辩论。
甚至,印度人不比“快”还要比“慢”:孟买被中国人比喻为“印度的上海”,孟买人认为德里的慢是官老爷太多,效率比较低;德里人反击说,在孟买快节奏的生活没有乐趣;而加尔各答人则认为,德里和孟买都受到了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唯有在加尔各答,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印度慢生活,找到心灵的归宿。有学者曾说,“印度算不得一个十分成功的国家,但它的可爱之处也在于此——尽管外表看起来乱哄哄吵闹闹,但大部分人在心底却是舒适有依的。”
可见这是一个把精神生活放在首位的国度。然而,全球化的大潮,对这个古老的国度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印度人仍旧不愿意快马加鞭、只争朝夕。
七、种姓制度?影响下的社会不公
印度至今无法真正解决种姓问题,尽管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在信仰和实际生活中,种姓制度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低种姓的人依旧过着最贫苦的生活,种姓歧视依旧或多或少存在于无数人的心中,这种社会结构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众所周知,宗教产生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政府的统治,无论是种姓制度,还是让人学习隐忍、追求来生的理念都是为了上层社会的统治。当很多印度人命运几乎被注定,他们对于生命也就没有了更高的追求,有点得过且过的意味,即使自己磨磨蹭蹭,依旧还是没有放下宗教中的大蹭,期待着来生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
综上所述,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印度人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注重精神需求和社会互动,而非追求效率和速度。不过,火车、飞机还是比较严格遵守时间规定的,另外,在一些新兴高科技产业区,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堪称国际水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