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乐说:“那不一样的,本来也不是一回事。”

张思彤说:“怎么不是一回事?”

江晓乐说:“你说呢?”

张思彤说:“我不想说,也不想知道。”

江晓乐说:“那好吧。”

两个人就这样手牵手,慢慢往前走着。

走走停停中,他们来到了张思彤曾经的小学,也是张思远现在就读的小学。

看着眼前这栋略显破旧的教学楼,张思彤陷入了回忆里。

年少的她,曾在这里读书学习;曾在这里调皮捣蛋。

这里曾经有她最敬重的老师,最可爱的同学,最熟悉的玩伴。

可现在,老师调走了,同学走散了,玩伴也离开了。

这栋她记忆中,热闹的教学楼也变得衰败破旧。

想着,想着,她的眼圈有些微微泛红。

而这一切的发生,只不过是因为这里的一家工厂倒闭了,连带着当地的经济萧条了。

这家工厂是建在村里,唯一的一家国营大型工厂。

靠着它,曾经养活着厂里无数的职工家庭,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给本地村民带来不少福祉。

不止一次,听长辈们说起过它的辉煌。

曾经这个厂区也是歌舞升平,灯火通明的热闹模样,一点也不比县城差。

它有自己的养猪场,自己的篮球场,自己的保卫队和自己的家属区。

一到过年过节,厂里就宰猪分肉,还会组织各种庆祝活动,其乐融融,一片祥和。

那时的保卫队可牛了,是有配枪资格的。

张思彤的父亲就曾是厂区的一名保卫工人。

厂里的很多职工也是从全国各地分派来的知青和技术骨干。

所以厂里的长辈们常会天南地北地聊天。

大家说着各地的方言,讲着各地的趣事,吃着各地的美食。

后来,很多人在这里成了家。

有些是厂里职工内部消化,有些是和当地原住村民结婚。

在当时,很多当地人都以嫁给厂里职工为荣。

可这些,张思彤都没见过。

好像自从她出生后,厂里的经济效益就大不如从前了。

九十年代初期,恰逢国营工厂改革,很多工厂都被关停了。

厂职工也被迫买断工龄,强制下岗,流向社会。

有些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则顺应时事,抓住时机,寻找出路,也是赚得盆满钵满的。

自从工厂迫于形势倒闭了,厂里一部分职工感觉前途无望。

有门路的,有能耐的,都各自去寻求新的出路了。

张思彤的父母正是这座工厂的职工。

那时候,他们还年轻,在看到工厂效益不好的苗头时。

就响应工厂号召,果断申请停薪留岗,外出谋生。

张思彤还没看到工厂的繁华,就要被迫接受工厂的衰败,接受和父母的分开。

那一年,思彤刚上一年级。

那次父母过年回家,当他们站在思彤教室门口等女儿时,女儿已经认不出他们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