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是求道之痴,堪称楷模。
路十三心中敬服,口中却不示弱,朗声道:“轻巧话谁不会说,大道所指向来明朗,只是修行之人各有法度,途径不同,难易有别,便是你佛门之中,我所遇者,加上你,便是第三种法门了。虽然同指大道,但毕竟殊途,法既不同,不相与谋。如你这般枯守鸟巢,实在贻笑大方,你便是这般修法的?”
这禅师属佛门旁支,所以他不说修佛,只说修法,示其身处旁门,难得正法。
乌巢大笑:
“如来行他苦般若,弥勒求他假极乐。
我自求我恭行策,三岁行到揭谛河。”
路十三顿时有若见到同道知己之感。
乌巢所言,正是求道不二法门,千万殊途不能免者。
求一则守其一,点滴积累也好,无上智慧顿悟也好,日复一日恭行便是,大道即便无边,不失本心勇猛精进便是无上大法。
说易行难,从三岁修持直到解脱,终会到彼岸。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这和尚,已得道矣!光风霁月,大道在前。
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
乌巢这等修士,不拘小节,杀伐果断,身在佛门,心在大道,目无挂碍,诸相皆空。
最是可畏可怖。
路十三心有明悟,拂尘轻甩,收了纳天覆地神通,识海中‘大道灵光’吞吐氤氲,似乎刹那之间与往日大为不同,将乌巢讲法带来的震撼领悟排除在外。
吾道不孤,骥尾有附。
“乌巢禅师果然不同凡响,不知在西方似禅师境界能有几个?若是再有几个,我可不敢往西方去了。”
“哈哈,十三真人年纪轻轻自谦如此,难得难得。西方佛门修士多喜自行其事,苦行自证,虽在佛门之中,但不尊如来教义者甚多。似你我这般独来独往的,不会刻意彼此为敌。”
路十三拿不准这禅师是否属观音菩萨一线,论道已毕,便想试探试探。
“我曾在中土见过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甚受菩萨大慈大悲所感,便想为善修持之余,亦行慈悲之举,此去西方,我便是身负先师之托,责任在肩,不知前路是否平坦,还请禅师指点一二。”
那乌巢禅师果然轻咦一声,只是躲在鸟巢中再不露面。
遥遥说话:“观音菩萨佛法精深,千求千应,你曾面见菩萨,想来应有叮嘱,前路既不惹是生非,也不结交妖物害人,自然无虞。或许,过不多久菩萨便会行经此处,你可再来,我必竭诚接待。”
哈哈,这乌巢甚是小心,兼且小气,吃了一点小亏,便藏头藏尾,甚是无趣。
不过他是观音菩萨一线,已属肯定。
看来,西游劫数已然开始布置,将乌巢禅师安排在此处,应是攻防兼备之举。
东有猪刚鬣、熊罴怪、孙悟空,西有黄风怪、沙悟净、五庄观。
乌巢该是前后衔接之人。
此刻西游之劫尚在萌芽状态,恐怕观音菩萨本尊都心中无数,自己应是不会触发,乌巢的意思是只要不去惹是生非,不结交妖怪,便不会招致佛门护劫手段。
但是,虎力、羊力、鹿力三位师弟,自己怎会不管不顾?
本来还想着躲开乌巢,自己不是迎难而上,收获不浅嘛?
且只管做自己事,不想那些劫与不劫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