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忙碌着制造竹浆的时候,朱子明自己则带着曾忠节几人开始组装流水线,零件都是调试好的,流水线的大架,传送带率先组装完成,整条流水线长11米,前后各有一人操纵摇杆,在牛皮带的传动下,流水线顺利的运转了起来,虽然流水线虽长,可是全是木棍与粗布组成,并不需要多大力气就能运转。
组装好进料口后,就是组装滚轮组,五组滚轮组成的滚轮组也是用摇杆控制,也需要一个人不停的摇动来提供动力使滚轮组转动。其中齿轮默契的互相配合在诉说着机械之美,目前的一切打破了众人有生以来的认知,原来铁还可以这么玩。只见他们一个个眼中迸发出了强烈的敬佩,特别是门口那双美眸,都让朱子明有些骄傲了。
滚轮组往后就是烘烤房,整个烘烤房里除了两边的进料口和下方的废料口其余地方全部用耐火砖砌了起来。砌起来是因为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存热量防止热量外泄。要不然谁能忍着如此温度在这里烧锅炉?整个烘烤房长七米,这个距离是朱子明经过测试的,就算把一张纸完全打湿后在这个温度下,从进口进去到出口出来,也立马变得干燥无比。烘烤房内部是弧形的铁板围绕起来的,距离流水线只有40公分的距离,热气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烘烤着流水线,这个烘烤效率简直完美,就是有点费柴火,而这个时代的柴火,满山遍野都是......
烘烤房出来就是成品的纸了,流水线最后是收集装置,流水线末端装配了一个圆形的卷纸筒,成品纸会一卷卷的缠绕在卷纸筒上。工人再把纸剪裁成这个时代书本的标准大小。这个时代的书宽23厘米左右,长38厘米左右。这个步骤还需要人工切掉纸张两边的毛边后,使成品纸张成为标准的38×23厘米。裁剪完成后就可以上架售卖了。
不到天黑,朱子明就已经组装好了整条流水线了,流水线转动起来十分的流畅,万事俱备只差纸浆了。可是纸浆到达投料口前还需要煮十个小时。为了赶进度,只好用晚上的时间来煮了,而煮竹浆只需要一直往锅炉里添加柴火就行了。所以这个步骤就算是夜里也是能干的。安排了五个人从今天开始就上夜班,这样明天早上就可以开始试生产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朱子明早早的就来到了造纸车间,五个顶着黑眼圈的人还在煮着纸浆,朱子明让他们把火熄了吃完早饭就可以回去睡觉了。
等吃完早饭,工人各就各位后,忙活了一个多星期的流水线,终于可以开始试运行了!大家都围在一起,准备见证历史时刻。这个车间里,凝聚了所有人的努力与汗水。此刻,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随着工人转动起来流水线,随着锅炉房升温达到要求温度后。纸浆被工人投入进料口,顺着进料口以固定量的方式均匀的铺平在了粗布传送带上。清水立刻顺着粗布往下流去,流水线下方是挖好的排水槽,清水顺着排水槽直接排到院子里的下水道。
随着传送带的运转,纸浆来到了滚轮组,原本还比较松散的纸浆被一个比一个紧的滚轮压制结实,从五组滚轮组出来的纸浆已经基本上排出了清水,已经和湿透了的纸没有区别了。在经过烘烤后纸彻底的干燥成型,从烘烤房出来后,最后的工人手忙脚乱的赶紧小心翼翼的把纸缠绕在了卷纸筒上。
围绕着的众人看到纸张毫不停歇的从流水线上出来,都激动得鼓起了掌。曾文定、曾忠节、卢光时、陈文辅、崔一峰都高兴合不拢嘴。这是普通的纸吗?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这个时代的纸有多贵?一张标准38×23的纸就卖到了一文钱一张纸!这是什么概念,一个河岸边的劳工一天的工资只够买20张纸!就算是朱子明家里的员工,一天的工资也只能买66张纸,而在这个写字用毛笔的年代,一张纸又能写多少字呢?
才刚刚下午,朱子明约摸着还不到三点,流水线就停了。不是流水线坏了,而是没有纸浆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