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活计实在敷不走了,母亲只得给孩子们找了个上门后爹。

魏晓永远都忘不了第一天后爹来学校接她们的时候,她们吓得四散而逃。

说不出缘由的抵触,直到现在孩子们也不肯叫他一声爹。

不仅是孩子们,母亲跟他也一直是分房睡。

母亲拒绝同房的原因是条件艰苦不能再要孩子;魏晓觉得母亲是为了给父亲守节;又听人们闲聊道这便宜后爹在隔壁村的风评就不好,而且家里很穷,到现在都没娶到媳妇……

刚开始那后爹来家里还算本分,干活勤恳,对待她们也和蔼可亲。

年与日驰,母亲的眼角已被时光雕琢得沟壑分明,繁重的农活使她过早地失去了昔日的绰绰风度,仿佛一株历经风雨的枯老柳树,身形佝偻但顽强不息。

日子却并没有好转,家无担石,且经常缺米少肉,魏晓跟姐姐总是经常着凉感冒;

还有那沉重的债务就像一个无底洞,让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大家都以为是家里老鼠泛滥成灾了,轮流守夜也没抓住那可恶的老鼠;

魏晓和姐姐也吃了很多药也不见好,可把姐姐吓坏了,以为得了什么绝症;

昼夜不停歇地劳作,变卖了母亲心爱的织布机也填补不了亏空,不断地重复还债,又重复借钱……

后来才一件一件被揪出来,原是那后爹常常偷腊肉回他家,把给女娃做冬袄的棉花偷换成尼龙袋的碎布;他还将卖粮的钱私吞入自己口袋……

没成想,不仅不认错,他还理所当然是他的报酬,甚至颠倒是非指责妇孺拖累了他。

自那以后,吵架声常常贯穿整个夜晚,张弛有度的喊叫与刺耳的咒骂相互交织,让人毛骨悚然。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

而魏晓永远在做饭,白天大人在地里干活,魏晓放学回来就得赶紧淘米,刨洋芋,烧火,喂猪……

吃完饭后再洗碗刷锅洗衣服,直到入夜魏晓才能点着麻油灯赶作业。

秋天放学路上,摘一筐河滩上的小雏菊回家,随便捡一只瓶罐,往窗台一放,光是看一眼,魏晓就会欢喜好久。

再大些,从地里头干完活回家,手里也是一把鲜艳的野花。

魏晓喜欢生命里四处散落的红。

那些红色的篇幅或大或小,在生活中四处流淌开来,肆意地绽放着,热烈且明亮。

每次有外地人来问路,母亲总会热情地招呼他们来家里吃饭,尽管平时都省吃俭用,来客人母亲就会杀鸡烹鱼来招待。

开学的第一个月,总是魏晓最难熬的日子,因为家里交不齐学费,只好每次放学就被老师留学一两个小时。

后来为了供哥哥读初中,家里决定让魏晓退学。

魏晓刚读完四年级,而且基本都只上了半天,下午就回来干活了,晚上熬夜赶完作业,白天上课都是拖着疲惫的身躯浑浑噩噩度过,所以她对读书根本没什么概念。

年三十,大舅进修医术归来,听到她们家里的情况,把一家子都训斥了一顿。

既入穷巷,就该及时掉头。难道非得磋磨一世,再来后悔吗?

不学习,不进步,你世世代代都活该在这里耕田,活该你穷!

闯出来了,前方就是坦途,没学到本事,出路就很逼仄,甚至没有。

家里的例子就鲜活地摆在她面前,女人干的活明明也不比男人少,这些不计成本的家务活就不配得到应有的报酬和尊重吗?

她们文化水平不高,却要做个善解人意的贤内助,包容脾气暴躁的丈夫,服侍生病的公婆、还有被儿女拴住的生活……

女子就像乡间贫家,手里就这么一捧米,丟了一粒都要命。

这天下,没有谁是谁的靠山,将来你的亲丈夫亲儿女,终究跟不了你一辈子。一辈子的路,是你自己怎么来怎么去。

在大舅的支助下,魏晓认认真真念完了小学,而且周末都可以去大舅家看书。

大舅只要空闲下来,都会从旁指点,魏晓也明白了外面的世界还有许多种活法。

从三国演义到鲁迅全集,又从天工开物到金字塔原理,一读就是八年。

读书,就是使你拥有打破人生边界的底气,积累不断超越自我的资本。

魏晓从此下定决心,不再做依附他人的藤蔓,她要拼命生长,长成一棵树把鲜花开满树冠……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