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沙俄的谈判桌上,气氛紧张而凝重。俄国人起初态度强硬,趾高气扬地提出诸多无理要求:“要我们归还贝加尔湖地区,大清必须给予巨额的财富补偿,并且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允许我们在大清境内自由经商传教。”大清使者闻言,面色不改,据理力争:“贝加尔湖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大清的神圣领土,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大清子民的汗水,铭刻着大清的历史。如今我们以和平方式解决,已是最大的诚意。若贵国执意不肯归还,大清必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主权,哪怕兵戎相见,也在所不惜。”使者们言辞犀利,义正辞严,让俄国代表们一时语塞。

在与蒙古部落的沟通中,李世民亲自修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蒙古同胞的关怀和期望统一的决心:“蒙古的兄弟们,我们同是中华儿女,共享一片蓝天。过去的分离是无奈的伤痛,如今朕愿张开双臂,迎接你们的回归。朕将保证你们的传统和习俗得到尊重,给予你们与内地同等的待遇和发展机会。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蒙古部落内部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权衡,一部分部落被李世民的真诚所打动,开始倾向于回归大清。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谈判,双方的立场逐渐接近。沙俄终于在大清的坚定立场和强大压力下,意识到继续僵持下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最终,他们同意归还贝加尔湖地区,但提出了一些在贸易和边界划定上的条件,不过还算合理,清朝方面提出签订《北海条约》(贝加尔湖地区)和《漠北条约》(外蒙古地区)。而蒙古部落也纷纷表示愿意回归大清的怀抱,共同维护边疆的稳定和繁荣。李世民甚是欢喜,举办了庆功宴,准许文武百官畅饮,这是他魂穿乾隆以来做过最奢侈的事。

当失地收复的消息传来,大清举国欢庆。京城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百姓们欢呼雀跃,载歌载舞。李世民站在皇宫的高处,望着这一片欢乐的海洋,感慨万千:“此番和平收复,乃大清之幸,百姓之福。然我们不可懈怠,当继续励精图治,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治理和建设,让它们真正融入大清的大家庭。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我疆土永固,子民安康。”

随后,大清在这些收复的土地上积极开展建设和治理工作。派遣得力的官员,整顿吏治,推行公平的税收政策,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农耕和畜牧,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产量。修建道路和桥梁,加强与内地的联系。兴办学校,传播中华文化,培养人才。发展商业,促进贸易往来,让这些曾经失落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这次和平收复失地的行动中,大清展现出了强大的国力和坚定的决心,赢得了周边国家的尊重和敬畏,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