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仪和在浔阳王家一样,又开始忙碌起来。

每日晨起正常读典籍,饭后看一些感兴趣的游记,母亲也积极帮她搜寻游记和舆图。

午时继续设计或检查做好的样品,试戴后提出改进意见,得到灵感继续新的设计。

午后练字,空余时间用来见三位堂兄。

时间就这么匆匆过了两旬,直到琅琊老家派来了王瑾仪久违的熟人。

一位是当年教导王瑾仪宗法的司礼宗妇,另一位是一个文静的少年。

让王瑾仪不能理解的是,少年一直用探寻的眼光上下打量着自己。

既然族里把少年派来,代管北宁的饰品作坊,那就得细致了解一下这个人。

少年今年14岁,已有了秀才功名,他叫王文斌,是嫡出正支,是族里派来学习管理族中事务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学业上,听说下届开科考试还要考举人。

他只是业余时间得学习族中庶务。

想想也是,正支嫡出子嗣将来必是族长和族老的人选,无论有没有官身,必须得有出身(科考中有名次)。

王瑾仪暗自思忖,这少年年纪轻轻便有秀才功名,日后在族里肯定大有前途。

她笑着大方地迎上前去,向司礼宗妇和王文斌行礼问安。

“宗妇安好,堂兄安。”

司礼宗妇慈爱地看着王瑾仪,眼中满是赏识:

“瑾仪六年未见出落得更出众了,这次受族中委派和文斌来作你助手。

以后文斌负责与你接洽,对外全面掌握北宁工坊管理。

往后你们多接触,多和文斌沟通,他是第一次参加庶务管理。”

啊?我要照顾堂兄?不是应该堂兄照顾我吗?好吧!你是嫡出子嗣,你说了算!

王文斌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方才的打量有些失礼,赶忙拱手作揖,略带腼腆地说道:

“堂妹,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庶务,堂妹将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文斌钦佩,愿诚心请教。”

王瑾仪见他态度诚恳,忙笑着回应:“堂兄客气了,大家都是为族里效力。”

王瑾仪忙着 寒暄,没发现母亲意味深长地观察着王文斌。

听司礼宗妇介绍说,王文斌是嫡出正支,又年纪轻轻就有了功名,派来和瑾儿接洽,恐怕不是表面这么简单。

族长流露出让女儿亲事在族里解决的意思,母亲是知道的,从让北宁王家派三个堂兄跟王瑾仪一起工作,到从琅琊老家派来个王文斌,和瑾儿一起管理北宁工坊。

都说明,族中在一步步考察女儿的同时,还在给王瑾仪安排适合的人选。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瑾仪每天晚饭前后必和王文斌接待北宁三位堂兄,一起研究人员和培训事宜。

王文斌发现,北宁堂弟王文殊对王瑾仪很不同,总是暗暗多看堂妹几眼,王文斌只当堂妹年纪小,却沉稳有主见,受大家欣赏,……

……

欣赏陈三郎才能的霍英,发现 这些天陈三郎像热锅上的蚂蚁,等得越来越焦躁。虽然也知道自己答应他,要让孙威帮着约见文白。

可事不凑巧,这些天孙威很忙,一直没见到人,所以答应陈三郎的事迟迟没有办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