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直是吐蕃的军队占据上风,
所以大唐便开始扶持南诏国,
希望统一后的南诏国具备实力,
能够牵制一下吐蕃国东南方的军事压力,
如此便能减轻大唐四川剑南道的防御压力。
所以吐蕃国也一直施展着各种阴谋诡计,拉拢南诏各部落,
其次便是制造南诏与大唐的各种矛盾,
另外派遣大军压在南诏和大唐的边境,
妄图让南诏国向吐蕃称臣。
这不,吐蕃国还未施展太多阴谋诡计,
想不到大唐竟然已与南诏国闹翻,
南诏叛乱,大唐军队前来攻打南诏,
吐蕃国上下甚是高兴,
也就是在大唐召集大军准备攻打南诏国的这段时间里,
吐蕃国派遣使者前往南诏国,
表示只要投靠吐蕃国,便会派遣军队与南诏国一同抵抗大唐的军队。
此前南诏国一直未答应,犹犹豫豫、扭扭捏捏,不答应也不拒绝,
若大唐不介意其之前的叛乱,不出兵攻打南诏,
南诏也不会投靠吐蕃。
但现在只能投靠吐蕃了。
所以吐蕃国王也命令靠近南诏国和大唐国边境的军队将军,
让其自行把握好时机与南诏国做好联系,
到时一同攻打大唐的军队。
又过几天,杨昢率领着大军抵达了南诏国西洱海地区。
此时的洱海依旧极为美丽。
正值四月之际,四处皆是鸟语花香,蝴蝶翩翩起舞。
大军距离南诏国的都城大和城已不算远了,
仅有一百多里,仅需两日多便能赶到。
杨昢已无心再继续欣赏洱海的美景,
转而继续率领大军径直朝着南诏国的大和城进发,
反正大和城也是临近洱海的。
只是在后续的路程中,杨昢下令全军减缓行进速度。
毕竟马上就要展开大战,此时必须要妥善保养体力,
否则若是过于轻视南诏国,急匆匆地赶到大和城,
南诏国极有可能趁大唐军队刚到时立足未稳且士兵疲惫之际,
主动发起攻击,那样可就不好了。
杨昢虽然并不惧怕,
但普通士兵可能会损失惨重,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此外,杨昢也在等待或确定一个信息,
他早已派出探子去探查南诏国是否将军队都调集到了城外,
如果他们不选择守城,而是选择城外野战,
那他肯定是南诏中已经和吐蕃国联系好了。
而且可以确定的是,
吐蕃国的军队肯定离南诏国的大和城位置不远,
等大唐军队和南诏国军队正面厮杀时,
吐蕃国就会攻击大唐军队的后路。
所以本来只需两天多的路程,
但大军走走停停,在保证充足体力的情况下,
足足花费四天时间才抵达距离大和城10里的地方。
这里是洱海的西面,土地非常平坦,
水草也极为丰茂,
自然是非常适合大军交战的场所。
杨昢当即下令全军停止前进,
在此安营扎寨,并做好各种防范被偷袭的措施。
这个距离非常冒险了。
但是知道南诏国不会主动来进攻,所以杨昢才不怕。
探子们也纷纷回来禀报,
已确定在大和城城外,南诏国的八万大军已摆好阵势。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