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继位后,可以信任的太少了,所以严重依赖勋臣来帮他维持局势。

故此,英宗就不能对勋贵下手太狠。

虽然郭登也被下狱,但其实就是吓唬了一下。

最后也是从总兵降为都督佥事,调去了甘S,这事儿就完了。

英宗在处理整个石亨集团的过程中,十分平稳。

所以史书说的曹石之乱这个说法不太成立,因为石亨根本就没乱起来。

只有曹钦之乱,但那也是一年半以后的事。

也就是明朝历史上,乃至所有封建王朝中,都未发生过的太监调兵攻打紫禁城事件。

把紫禁城的东安门都给烧了,骇人听闻!

明实录把曹钦之乱的起因记载为曹钦和石亨勾结,这明显有诬陷捏造之意。

英宗之所以能处理石亨,靠的就是太监和锦衣卫。再说,太监又不能当皇帝,他就算打进皇城,又能怎么样?

所以这里明史又撒了一个谎,曹钦之乱实际上就是一起宫廷政变。

只不过它被明朝的史书给再次掩盖了。

那么,真正的起因是什么?

曹钦之变的前一个月,天顺五年六月,甘S凉州来报,有敌军寇边。

英宗在敌人数量不明的情况下,命怀宁侯孙镗为总兵官,出兵甘肃。

这个安排其实就和石亨被解除兵权之前的行为是一样的。

同样是敌军不明,然后都是调往西北。

而英宗要解除孙镗兵权这个意图就很明显,当时孙镗掌管的是京城的三千营。

但他是土木堡之后,于谦提拔上来的。

而且,在京城保卫战中,不让英宗回京,孙镗可以说是主力,所以他就不是英宗的人,英宗自然要换掉他。

就在孙镗接到命令准备出发但还没有出发的时候,曹钦之变就发生了。

正巧,也是这次兵变,孙镗就没能离开京城,且留在了京城。

那么,我们接下来解剖一下曹钦兵变的始末。

首先,曹钦佩带兵攻打紫禁城,其实是进攻救驾,是为了对付后宫的孙太后。

这个情况,其实就和后来清朝的戊戌政变是一样的。

戊戌政变就是光绪想借袁世凯的兵对付慈禧。

而曹钦这件事的起因就在天顺四年,英宗处理完石亨以后开始。

石亨族灭以后,英宗就让锦衣卫指挥逯杲掌管了镇抚司,重开了锦衣卫诏狱,又开始整顿吏治,收拾内阁。

天顺四年,吏部一次考核就开除了文官九百三十多人。

然后三月份,英宗亲自主持殿试,赐一百五十六人进士出身。

四月,英宗又下令,在朝三品以上的文官,子孙不可以再申请入监。

这个入监不是司礼监,而是国子监。

要知道,国子监出来是有编制有官职的,英宗这个行为就相当于把京城三品以上的大员给得罪了。

同时,英宗又派太监入浙J、福J、云N、四C,重新开征矿税。

这又把南方几个省给得罪了。

七月份,英宗又向南直隶、苏淞地区征收了一批丝绸彩币,共计七千匹。

但英宗这里态度不好,工部和英宗商量,意思能不能少收点。

结果,英宗直接把工部提意见这个人给下狱流放了。

这里,英宗就犯了土木堡之前的毛病,莽撞!

英宗自以为处理了石亨等人后,他就掌控了局面。

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英宗没有兵权。

石亨虽然被处理了,但京城五军营的兵权还在自己大舅,会昌侯孙继宗手里。

并且,孙继宗不仅掌控着五军营,还兼管着后军都督府事。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