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能够平宁王反叛,还有袁崇焕能杀毛文龙,用的都是王命旗牌。

而不是所谓的什么尚方宝剑。

因为,尚方宝剑毛文龙也有,可大家都是正一品,你袁崇焕又凭什么杀我?

杨洪用王命旗牌,他就能把宋瑛骗出来,然后做掉。

同样,他也可以用旗牌将朱勇骗到自己的大营,然后偷偷做掉。

至于那四万京军,不需要打,再说他也打不动。

而在杨洪搞定这四万京军的同时,也有一支军队正奔着英宗而来。

前面讲过,英宗从大同返回时,郭登曾提议让走紫荆关,我说过有埋伏。

如今这支部队正是从紫荆关那儿来的。

那么他们是如何行动的?

首先,他们肯定全是骑兵,其次,英宗原路返回,他们并非是从后方追赶而来,而是绕路。

简单说,就是从紫荆关向北一路奔袭,再出居庸关,直接迎着英宗过来的。

因为绕路远,且英宗返程比来时快,所以这支骑兵绝对要急行军,否则他们是堵不住英宗的。

那么,我们可以盲猜一下,这支骑兵是谁?

当然,杨洪身为宣府总兵,肯定是走不了了的,因为他要在宣府接驾。

故此,带领这支骑兵的,就只能是杨洪的儿子,杨俊。

杨俊是总督独石军务的都指挥佥事,手里有兵。

而这支队伍,就是驻守独石口镇和马营城的军队,全部为骑兵。

至于他们是怎么通过紫荆关和居庸关的。

其实这个更简单。

因为是兵变,所以兵部肯定参与了。

故此只需要兵部的一纸调令就足够了!

八月十五日,英宗向南,杨俊往北,两军相聚在了土木堡。

当然,土木堡当天的情况,明实录、国榷等这些史书基本就不用看了。

欲盖弥彰。

都是为了掩盖事实,而编造出来的一些故事。

因为这些上面,比如敌军将领是谁?不知道。

来了多少兵马,也不知道。

也就是说,它编都编不出来个所以然。

而李实在他的《北使录》里面,记载了一句话,共八个字:大军倒戈,自相蹂践。

啥意思?

明军叛变,自相残杀。

但因为李实也是文官,仅仅一笔带过,没敢说太多细节。

但,还有一个真实的记载。

在正统年间,锦衣卫旗官聂忠留有一段记载,原话如下:起营之时,忽南坡,有明盔明甲,人马来迎。疑是勇士,哨马不为设备,遂至败军陷驾。

他的这段话,才是当时土木堡的真相,绝比保真!

此话的意思是,在八月十五日的拂晓,大军没有起营,甚至英宗还没有起床的时候,从南方,也就是居庸关方向来了一支部队。

哨兵一看来人穿的明军装备,就放下了防备,当做自己人。

结果,这支军队冲进中军大营,就把里面的侍卫、文官和武将们杀了个片甲不留。

随后扬长而去。

至于剩下的随军杂役,并没有过多理会。

并且有记载,当时许多人衣不蔽体的就跑回了北J城。

聂忠的这段记载,有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这群人是从南方过来的,而这恰恰是英宗要回北J的方向。

土木堡英宗出事,当时并不敢回京,让也先护着他在大同、宣府各种转悠,就是害怕回去的路上再遇到埋伏,他怕居庸关有人堵他。

那么,我们先聊一下,为什么土木堡兵变发生之后,就剩了英宗一个人。

首先,既然是要伪造事故现场,肯定是一个活口都不能留。

但是,我们要注意,英宗在大营的穿着是不同于常人的,即便是常服,他也会是最显眼的黄色。

在事发当天,参与反叛的士兵肯定是给了钱的。

可是,这个钱并不包括杀皇帝的钱。

开玩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